Daily News

牙科服務│社區牙醫支援基層 料年惠4萬人 引入9有限註冊牙醫紓人手荒

【明報專訊】衛生署昨公布本月26日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4類合資格弱勢社群可到各區非政府機構接受牙科服務,參與者每180日可獲3個配額,用作補牙或拔牙;每個配額收50元行政費,部分人士豁免收費,預計每年可服務約4萬人次。有參與計劃的非政府機構向本報稱,對參與診所數目不多感驚訝,亦指有部分醫生仍觀望。政府「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成員、社協幹事彭鴻昌表示,計劃對象包括醫管局「醫療費用減免」使用者,相信明年元旦起合資格人士增至140萬後,需增配額應付。

衛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中)表示,希望「社區牙科支援計劃」以參與人士保存牙齒為目標,而牙科街症因人手改善,下月1日起增加整體派籌名額近三成。(蘇智鑫攝)
衛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中)表示,希望「社區牙科支援計劃」以參與人士保存牙齒為目標,而牙科街症因人手改善,下月1日起增加整體派籌名額近三成。(蘇智鑫攝)

NGO診所參與 業界稱有醫生仍觀望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5月26日推出,每年設4萬人次診症名額,4類合資格人士可直接到32個非政府機構、77個服務點預約服務,機構需於一個月內提供服務。計劃提供服務主要是補牙、拔牙,亦包括口腔檢查、X光檢查等。其中每名參與者每180天可申請接受資助牙科服務一次,並獲3個「補牙或拔牙配額」。

另提供口腔X光檢查服務等

計劃合資格對象共4類,分別是長者生活津貼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醫管局「醫療費用減免」,以及正使用社署各項家居照顧服務計劃部分合資格人士。受惠對象再細分兩層級,醫管局「醫療費用減免」全免者等可獲豁免行政費,其餘合資格人士每個「補牙或拔牙配額」收費50元(見下表)。

衛生署牙科顧問醫生李筱雯稱,收取50元行政費是希望計劃參與者為自己牙齒健康負上責任,形容屬「不太多」水平。彭鴻昌則表示,工作小組成員曾討論釐定水平,他對於收取行政費理由有保留,但亦相信50元定價屬市民可負擔水平。

18區參與牙科診所分佈不一,其中南區、北區及屯門區均僅有一間診所;而黃大仙區目前兩間診所均由醫援會提供服務。該會行政總裁陳英儀昨向本報稱,區內應有不少機構提供服務,對該區參與診所數目不多感驚訝。陳稱該會轄下天水圍診所因已有不少病人就診,故無法參與;另一診所仍在觀望。而政府對服務名額是否「達標」頗緊張,要求預先尋找合作伙伴作替代服務。

相關文章:牙科修例|政府擬將洗牙列較高風險程序 牙科衛生員須牙醫在場方可洗牙

對象涵醫療費減免者 社協料明年受惠人數增

彭鴻昌表示,由於支援計劃對象包括醫管局「醫療費用減免」使用者,而該組群合資格人數將於明年元旦增至140萬人,相信日後需增加計劃配額應付。他希望未來計劃也可增加治療牙周病用途的「深層洗牙」服務。陳英儀則表示,計劃對象類別頗為複雜,相信前線需用一定時間向病人解釋,冀政府加強宣傳。

引入9名有限度註冊牙醫 牙科街症名額下月增三成

衛生署牙科街症長時間輪候問題近年備受關注,衛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表示,已引入9名有限度註冊牙醫,令牙科街症人手改善,因此6月1日起9間牙科診所會增加牙科街症整體派籌名額近三成,每年名額增至2.4萬至2.6萬個左右,診所每節服務時段將有約52個名額。

衛署在職牙醫比例增至81%

衛生署共有11間牙科診所,過往多間診所曾因為牙醫人手不足而需要停止提供服務。許美賢稱,引入9名經有限度註冊聘請的牙醫後,目前新入職衛生署牙醫的數目超過65名,在職牙醫實際人手比例,由去年9月1日69%,增至現時81%。
現時大部分牙科街症名額使用量達到99%,因應人手增加有利因素,下月1日將增加9間牙科診所整體派籌名額接近三成,但離島區診所使用量未用盡,故暫不增加名額。當局預計增加牙科街症診號下,街症每年名額由目前每年約2萬個,增加到2.4萬至2.6萬個左右,街症診所每節服務時段將有約52個名額。連同「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每年合共提供6萬個牙科診症名額,許稱希望兩個計劃可以相輔相成。

登記系統下月底優化 自動派候補名額

另外,為解決長者於診所外輪候問題,衛生署早前推出「牙科街症網上登記系統」。署方稱6月下旬會整合平台登記流程,透過「智方便」或「醫健通」應用程式,實時身分認證,並自動填表。系統同時優化查閱預約方式,以「出生日期」取代「簽發日期」,牙科街症登記系統亦新增取消預約功能,及改用系統自動派發候補名額。

相關交章﹕牙醫全方位助手 牙科輔助人員 展現知識與手工藝技術 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