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隔14年,再有用地獲分配作為國際學校用途。教育局最新將北角寶馬山前香港日本人學校、九龍塘玫瑰街前英基九龍小學校舍,分別分配予漢基國際學校基金會、包玉剛教育基金會,合共增加約1000個學額,局方稱可應付來港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疫後國際學校學生流失,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今次國際學校新發展不會令該界別造成收生惡性競爭。

漢基北角擴校舍 料2028啟用
教育局昨回覆本報稱,意向表達期間內接獲32份申請發展國際學校。局方稱,漢基會拆卸及重建獲分配的前香港日本人學校校舍,最快2028/29學年起營運;局方文件預計提供不少於340個學額。
漢基國際學校周一(10日)發新聞稿提到,計劃新校舍2028年8月正式啟用,可容納二至六年級生,又稱校址毗鄰現有校園,可用作擴建校舍,並增加總學生人數,並增設STEM創新型實驗室及跨文化交流中心等設施。

另外,包玉剛教育基金會則向政府租用九龍塘的空置校舍,可翻新,局方稱最快2027/28學年起營運;局方文件預料校園可提供不少於480個學額。基金會由已故船王包玉剛的家族建立,2007年在上海設包玉剛實驗學校,校網稱現有逾1600名中外學生,提供小一至高中共12年課程。
教育局昨稱,全港現有54間國際學校,不計其中一間特殊學校,今學年(2024/25)國際學校提供約47,500個學額,取錄約43,600名學生,學生人數佔整體學額約92%,預料兩幅新校地共增加約1000個學額。
相關文章:2023/24學年國際學校非本地生回升 報告指或因輸才計劃帶動
尚海龍:來港人才子女入學有需求 料國際學校新發展不會造成惡性收生競爭
翻查資料,當局2023年底邀請團體交意向書時,指政府各項招攬人才措施反應良好,預期為港注入大量人才,冀透過今次校舍分配,應付來港人才子女對教育需求的增長。
尚海龍估計,約13萬名來自各人才計劃的18歲或以下受養人在港入學,他參考過往調查反映約15%人才子女選擇國際學校或私校,以此推算相關人數超過1.5萬人,相信國際學校學額有需求。
過去幾年新冠疫情時,教育局指部分國際學校的非本地生回鄉,學生流失率偏高,被問今次國際學校新發展會否造成該界別惡性收生競爭,尚海龍認為不會,稱是時候優化國際學校。
下月全國兩會開幕,有人大常委考慮提出香港增建國際學校的建議,助本港成為「國際高才聚集地」,尚海龍同意不少外來人才看準香港有優質教育,指漢基在港辦學數十年,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在學界排名高,兩者知名度高,料有助吸引不少內地背景的學生。
沙田禾輋信義、循理小學原區重置
此外,教育局公布兩間沙田津貼小學獲原區重置,其中沙田禾輋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獲重置至區內博康邨;沙田新翠邨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獲分配至同一屋邨的空置校舍。
教育局昨回覆,早前接獲11份申請,稱教育質素為校舍分配委員會的首要考慮,委員會考慮各申請辦學團體的辦學建議書、辦學往績、現有校舍的狀况等,並與入圍的申辦團體面試後,認為目前兩間獲分配校舍的學校各方面表現均較其他申請者優勝。
現有校舍交還房委會 研續作教育用途否
教育局預計兩校舍翻新工程需時一年至一年半。至於兩間小學現有校舍,局方稱兩校址均位於房委會轄下土地,根據租約條款,兩校遷往新校舍後,將現有校舍交還房委會;當局會檢視即將空置的校舍是否適合繼續作教育用途。
根據小學概覽,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創立於1979年,創校約46年,佔地面積約3938平方米,設24個課室;該校將重置到博康邨前港九潮州公會馬松深中學、有34年樓齡的校舍,內部樓面面積達6847平方米,設24個課室及13個特別室。
至於創校至今約42年的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目前學校佔地約3900平方米,設28個課室;該校獲准重置到同邨的前沙田崇真中學、約39年樓齡的校舍,內部樓面面積達5800平方米,設有27個課室及13個特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