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港大專業進修學院數據,近年學習阿拉伯語人數增近兩至三倍。該院語文教育及測試中心常務主任馬偉倫分析,科技發展及社交媒體盛行,加上內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吸引更多港人探索歐洲語系之外,亦對陌生但有趣的阿拉伯語及相關文化產生興趣。因應港府近年積極開拓伊斯蘭金融,該院本月起更推出「伊斯蘭經濟與商務禮儀」課程,期望學生在12周課程掌握伊斯蘭經濟體系的基本特徵與概念,同時在職場運用相關商業禮儀等。

明報記者 施晉宇
相關文章:學習外語 成多語跨文化人才面向世界 熱選西班牙語、德語 增職場、社交實力
辦伊斯蘭經濟商務禮儀課程
港大專業進修學院阿拉伯語及文化兼任導師Chokri Alaya表示,在該院學習阿拉伯語人數由2016年約25人,近兩至三年增至年均80至100名學生。他說,近半學生對阿拉伯文化感興趣,曾到訪阿拉伯地區,甚或因有朋友居住當地而驅使他們學習阿拉伯語;另一半學生則有興趣到中東拓展業務,不少具專業範疇背景,包括律師、政府人員及警員等。
他表示,隨一帶一路倡議及港府拓展新興市場,不少人預視商機,加上港人可落地簽證,而沙特將開發新景點及舉辦盛事,例如2034年舉行世界盃,不少人欲探索新目的地。
相關文章:人才清單│引入伊斯蘭金融專才 擴大至涵蓋60項專業 共增9工種涵會計業
舉例「檸檬」「咖啡」自阿語 形容熟悉又陌生
有人認為學阿拉伯語較其他語言困難,Alaya形容阿拉伯語「對很多人是陌生語言,但同時是熟悉的語言」,舉例檸檬、茉莉、咖啡甚至演算法等詞彙,均源自阿拉伯語。他說阿拉伯語只有28個字母,部分寫法相近,書寫系統容易掌握,初學者一般學習約90小時,就能達到阿拉伯國家聯盟主辦考試A1程度,足以應付簡單對答,猶如「通往新世界的鑰匙(Learning Arabic gives them a key into a new world)」。
相關文章:學好外語3個Tips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社會提升旅遊配套,包括鼓勵的士車隊以阿拉伯語提供車隊服務資訊,開拓中東及東盟客源。Alaya表示,「基本上來港的穆斯林遊客都希望在國際城市受國際化待遇」,若當地人能以簡單的阿拉伯單字溝通,旅客固然會欣賞,但大多懂得英語溝通,認為與對待其他地區遊客般,只要有禮地向穆斯林遊客提供專業服務就足夠。
至於與穆斯林遊客相處時有否需注意地方,Alaya舉例身穿全黑罩袍的女士大多是宗教人士,值得他人分外尊重;穆斯林文化中,外出時一般是男士與男士交談,女士和女士交談,異性交談時會迴避眼神交流及避免肢體接觸以示尊重,若司機接載穆斯林遊客家庭,就應盡量與男方溝通。他稱,大多數港人對西方國家認識比阿拉伯世界多,若港府能牽頭製作紀錄片介紹伊斯蘭及阿拉伯文化,相信能擴闊港人認知。
相關文章:國際禮儀10個注意事項 小心誤踩社交「地雷」 不同場合派上用場
倡伊斯蘭節日辦慶祝活動 增市民認識 吸穆斯林旅客
此外,去年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引述數據,料至2028年全球將有2.5億穆斯林旅客,可帶來2250億美元旅遊收入,故本港須開拓穆斯林旅客等新客源市場。目前新加坡將伊斯蘭教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及宰牲節列為公眾假期。Alaya認為,本港有慶祝西方節日習慣,建議港府在伊斯蘭教節日舉辦慶祝活動,提高港人對伊斯蘭教認識,消除偏見,同時吸引穆斯林旅客訪港。
星易找清真食品成優勢
Chokri Alaya稱鄰近地區政府均採取不同措施開拓穆斯林客源,其中馬來西亞在機場設阿拉伯語指示牌供旅客參考,部分吉隆坡咖啡店播放阿拉伯語音樂並提供水煙予顧客;新加坡除了在開齋節及宰牲節有慶祝活動外,旅客在當地容易找到清真食品,對於招待穆斯林旅客屬一大優勢。他樂見本港近年積極推廣清真食品,期望相關部門日後推出更多措施及體驗,迎合穆斯林旅客口味及需求。
相關文章:職場共融|首次在警隊守齋戒 獲安排後勤工作 南亞女警依舊發揮所長
回教團體:餐廳可設穆民專用角落
旅發局去年委聘穆斯林旅遊推廣公司「新月評等」合作,截至本月有53間酒店、5個景點及會展取得相關評級。局方另與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合作推廣餐廳申請清真認證,獲清真認證餐廳由去年初100間增至逾140間。總會理事黎雅明透露,正與旅發局等合作加強培訓本港酒店從業員,讓前線員工理解清真食品;總會同時製作介紹清真食品的短片,若有酒店計劃加強員工對清真食品的認知,可隨時瀏覽。
目前經總會認證的「清真認證」餐廳分3類,最嚴謹是廚房、備餐區及用膳區須符清真規條,只提供清真食品。黎雅明認為在本港推廣清真食品「由零開始」,樂見現時提供清真食品的餐廳增加,相信港府朝正確方向發展。他舉例阿聯酋信奉伊斯蘭,禁止售賣及吃豬肉,但杜拜部分酒店自助餐有供應豬肉予外國人,「既然杜拜允許外國人吃豬肉,相信本港酒店同樣可在自助餐設穆斯林的專門角落」。
相關文章:城巴致力打造職場共融環境 招攬200名車長及不同崗位 各展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