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法定最低工資由時薪40元增至42.1元,增幅5.25%,以工作8小時計,即日薪增加16.8元。這是首次按「可加不減」方程式調整,倘獲立法會通過,將於今年5月1日生效。有工會形容增幅保守,未能大幅改善基層僱員生活質素,盼政府3至5年後檢討方程式,增加計算經濟增長因素的比重,令僱員分享更多經濟成果;有商會則認為加幅合理,但擔心有漣漪效應。

首採「可加不減」方程 增5.25%
兩年一檢的最低工資明年起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計算方程式,參考通脹和經濟增長兩大指標。最低工資委員會今年提早採用方程式,結果得出42.1元(見表2)。相關公告周五刊憲,下周三提交立法會,倘獲通過將於5月1日起實施。
據最低工資委員會報告,委員會估算今年上半年調高最低工資至建議水平前,時薪少於42.1元的僱員約22,100至36,700人,佔全港僱員總數0.8%至1.3%。委員會認為新建議水平惠及一定數目低收入僱員,對企業成本、失業率及通脹的整體影響相對溫和。
勞福局長孫玉菡表示,方程式已包括通脹及經濟增長部分,且有保底作用,各方認為是妥當處理方法,未來會一年一檢按方程式調整,能帶來確定性,勞資雙方會有清晰預期。
孫玉菡稱方程式可保底 帶動加薪
孫玉菡強調訂立最低工資是要確保工資不過低,同時避免低薪工種流失,且保持香港經濟活力,需取得各方平衡。對於受惠人數少,他指除了領取最低工資者,相對低收入但略高於最低工資的人,工資也會調整,從而受惠。
被問新水平與坊間提倡的生活工資相距甚遠,孫指檢討最低工資機制時已考慮各種方案,採納方程式一年一檢是經審慎考慮後的決定。他說「大家最關心是他(低收入人士)拿多少錢回家」,認為政府有不同補助,鼓勵就業,低收入家庭除了工作收入,也可受惠於職津。
勞聯倡計法增經濟增長比重
勞聯主席林振昇認為增幅保守,「只是最基本維持到一年基本通脹」,未能大幅改善基層僱員生活質素。他說今次方程式得出的增幅,很少是源於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希望政府3至5年後檢討方程式,「計多點GDP增長因素」,方可令僱員分享更多經濟成果。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認為加幅合理,且近幾年工資有升幅,故最低工資的影響未必很大,但零售和餐飲業開始復蘇,會面對少許壓力。不過他擔心會有漣漪效應,稱最低工資增加後,中層員工可能要調整薪酬。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亦認為增幅可接受,且受惠僱員很少,料對餐飲業影響不大,舉例稱茶餐廳洗碗工時薪50至60元,已不會用最低工資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