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安老院推自立支援 倡「三不四要」 輪椅翁重新步行重拾自信盼再舞

【明報專訊】為跳舞去到盡,77歲的林伯一年多前因病入院,臥牀逾月,後來出入要坐輪椅,為求再跳一次社交舞,他每日練行路、做復健運動,「康復跳10 隻(舞)都得」。其居住院舍的院長魏振青說,林伯最初要臥牀、用尿片、坐輪椅要用約束帶,情緒低落,直至參與自立支援,在不同專業介入及前線照顧配合下,現能以助行架走動。魏說,推動自立支援不容易,但這種照顧好處多,院友自立生活,生活質素提高之餘,更能減輕院舍照顧工作。

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為院友提供自立支援,透過跨專業團隊與前線照顧員配合,協助長者恢復能力自主生活。前排為院友林伯,後排右起為銀創基金會主席陳靜如、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院長魏振青。(李紹昌攝)
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為院友提供自立支援,透過跨專業團隊與前線照顧員配合,協助長者恢復能力自主生活。前排為院友林伯,後排右起為銀創基金會主席陳靜如、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院長魏振青。(李紹昌攝)

初卧牀「凡事要人幫」 留房打機聽歌

林伯喜歡社交舞,以前每日學跳舞,去年因肺積水入院,臥牀逾月,臀部出現壓瘡,出院後活動能力大不如前,出入要坐輪椅。他去年2月入住安老院,初時常在房玩手機麻將遊戲、聽歌,甚少參與活動。「我做人不想靠人,我自細已一個人出來搵食。」林伯說,出院後坐輪椅要繫約束帶,去廁所要人扶,凡事要人幫,更無法跳舞,種種改變令他感到不方便、不開心。

相關文章:富泰護理安老院積極引入樂齡科技 革新服務模式 為長者和員工創造多贏

院舍鼓勵多喝水教復建 漸可走動

後來院舍為林伯提供自立支援,由護士先處理傷口,前線照顧員工每日鼓勵他多喝水、吸收足夠營養,改善身體機能,再由物理治療師教他運動,鍛煉下肢肌力及腰力。經過一年多後,他能以助行架在院內自行走動,自行如廁,也樂於參與活動,「行得到開心很多」。

77歲的林伯(前)喜歡社交舞,去年因病入院,出院後要坐輪椅。他獲院舍提供自立支援後,目前能以助行架在院舍走動,不時會練習步行、做治療師教導的運動,期望盡快康復後再跳社交舞。(李紹昌攝)
77歲的林伯(前)喜歡社交舞,去年因病入院,出院後要坐輪椅。他獲院舍提供自立支援後,目前能以助行架在院舍走動,不時會練習步行、做治療師教導的運動,期望盡快康復後再跳社交舞。(李紹昌攝)

林伯每日會在院舍大廳走幾圈練習步行,愈行愈有信心,有時女兒探望反要提醒他不要心急。他說:「現在想快點康復,繼續玩。康復跳10隻(舞)都得。」

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院長魏振青憶述,林伯最初經常留在房間,不願參與活動,情緒低落,得悉林伯喜歡跳舞後,團隊經個案會議商議,決定提供自立支援。

自立支援源自日本,提倡「三不四要」,當中「三不」指「不約束、不尿布、不卧牀」,照顧上着重長者意願,配以適當輔助,協助恢復自主生活能力。該院2021年開院時已向員工推廣此概念,至去年較系統地執行,有22名院友透過自立支援重新步行。

物理治療師教導林伯(右)透過不同運動鍛煉下肢肌力及腰力。圖中為林伯利用推動健身球鍛煉腰力,他稱每日一有時間便會練習。左起為銀創基金會主席陳靜如、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院長魏振青。(李紹昌攝)
物理治療師教導林伯(右)透過不同運動鍛煉下肢肌力及腰力。圖中為林伯利用推動健身球鍛煉腰力,他稱每日一有時間便會練習。左起為銀創基金會主席陳靜如、頤和園護老中心(九龍)暨長者日間中心院長魏振青。(李紹昌攝)

院長:需改照顧思維 員工見進步更賣力

魏表示,自立支援照顧不止講求跨專業團隊與前線照顧員配合,照顧思維的改變尤為重要,該院除為員工提供資訊,也派員到台灣考察,並設約束體驗,盼其體會自主生活的重要,「有員工(參與約束後)哭着說明日開始全部不約束,說連我都辛苦,長者更辛苦」。

該院舍向院友提供自立支援,不額外收費,「無資源不代表不可以做」。魏稱院舍一直以現有人力資源,透過調整生活細節、工作流程等協助院友復康,例如員工安排院友離開房間到大廳時,會將自立支援的院友留到最後,攙扶他們步行至大廳。

魏不諱言落實初期困難,「改變流程習慣都是做多了工作」,但隨着愈來愈多院友能自主生活,不需約束、換尿片、過輪椅,照顧工作量開始減少,員工見證院友狀况好轉、生活質素提高、變得開心,也獲得滿足感,更有動力照顧。

相關文章:曉光聘生力軍 完善培訓、鼓勵進修 提拔管理新星拾級上 同建快樂護老團隊

家屬支持必要 團隊推措施說服

魏又稱,自立支援要成功,除院友意願,家屬支持亦必要。團隊會提出不同措施給家屬信心,例如家人怕長者半夜不約束會爬牀跌倒,院舍會安排超低牀、鋪軟墊等減受傷風險,「零風險是不可能,但要在他(家屬)能接受的風險下做(自立支援)」。

業界《減約束約章》 近百院舍承諾參與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成立的銀創基金會本周六(22日)將舉行「自立支援體驗日暨安老業減約束啟動禮」,並草擬《安老業減約束約章》,目前近100間院舍承諾簽署。銀創基金會主席陳靜如稱,現時安老院大部分院友需要的照顧程度高,業界往往傾向護理,重點未必在復康,希望藉相關活動鼓勵院舍推動自立支援照顧,以不同方法盡量協助長者恢復自主生活能力。

現重護理輕復康 冀自立支援改變

陳靜如說,安老院目前有八九成院友是需要中至高度照顧的體弱長者,院舍大多會先延續醫院的照顧,往後照顧也較傾向為院友提供護理,復康未必是重點。該會推動自立支援正是希望鼓勵院舍,不論院友身體處於什麼階段,也可嘗試以不同方法協助長者復康,盡可能令他們生活上自立自主,提升幸福感。

去年辦台灣考察 60機構隨團

成立銀創基金會的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去年曾率團到台灣考察,有逾60間機構、共30名院舍經營者和非牟利機構主管隨團到當地參觀院舍及日間中心,了解它們推動自立支援的經驗,並體驗被約束和包尿布。(受訪者提供)
成立銀創基金會的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去年曾率團到台灣考察,有逾60間機構、共30名院舍經營者和非牟利機構主管隨團到當地參觀院舍及日間中心,了解它們推動自立支援的經驗,並體驗被約束和包尿布。(受訪者提供)

陳提到,安老服務協會去年曾率團到台灣考察,有逾60間機構、共30名院舍經營者和非牟利機構主管等隨團,參觀當地院舍及日間中心,了解推動自立支援經驗,過程中考察者體驗被約束、包尿布,感受到不能自助的痛苦,期望香港安老業界也可共同推動及落實自立支援照顧。

相關文章:嘉濤增聘前線醫護及後勤人手 進軍大灣區院舍拓機遇 冀兩地員工多交流

她又說,自立支援能幫助院友身體復能,對精神健康也有好處,「幫他自主,讓他對生活有盼望」。銀創基金會近日已草擬《安老業減約束約章》,近百院舍已承諾簽署,陳說理解推動自立支援需要一定資源,故鼓勵條件較好、受政府資助院舍先行,期望未來簽署的院舍增至300間。

相關文章:表揚安老服務傑出前線、專業人員用心守護 延續敬業精神 冀薪火相傳【附短片】

話你知:源自北歐「復能照顧」 倡「三不四要」

「自立支援」概念最早源自北歐的「復能照顧」,日本至1980年代提出自立支援,提倡以長者的生活期望為照顧方向,協助他們以自身能力自主生活,藉以提升生活質素及幸福感。台灣在2011年引入相關概念,香港則自2017年有院舍推動自立支援。

自立支援照顧提倡「三不」及「四要」,即「不約束、不尿布、不臥牀」及「要飲水、要進食、要運動、要排便」,院舍了解長者個別需要和意願後循着這些原則,雙方共同制定照顧方案,逐步協助長者增強自主生活的能力。

以一名因病體弱、在醫院須插鼻胃喉、經評估須約束的長者為例,當他離開醫院入住推動自立支援的院舍,院方會與長者及家人商討怎樣減少約束、復康訓練、訓練步行如廁等。

台專家:照顧應是協助非服侍

將自立支援引入台灣的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林金立曾撰文稱,臥牀是長者逐漸失去獨立活動能力的最大主因,照顧應是「協助」而非「服侍」長者;至於飲水、進食、運動、排便的四大基本照顧,則是讓長者恢復自主生活能力的重要基礎。

 

明報記者 江麗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