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政府大力鼓勵港人到大灣區生活、工作及退休,不過不少人仍對內地城市欠認知,例如從事不同行業人士應到內地哪個城市發展呢?在內地工作薪酬又如何呢?整個大灣區都以科技為發展重點,當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將以建設科技創新走廊為目標。那麽其他城市又有何特點呢?今期活在灣區與你拆解9個城市定位,為北上工作做好準備。

廣州:「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
廣州被視為大灣區的增長核心,亦為「中國製造2025」的試點示範城市。優先發展產業包括製造、科技、現代服務、航運及貿易等。政策方面,主要吸納高層次人才,並且為創業、金融、醫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相關計劃或優惠政策。
肇慶:連接大西南樞紐城市
肇慶市主要以第二產業(工業及建築)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為重心,平均一年接待48萬人次遊客。未來該區定位為大灣區連接大西南的樞紐城市,有望引進更多裝備製造、新型電子信息的人才。
佛山:大灣區西部航空樞紐
佛山一直以製造業包括各類型家庭電器、電子設備,以及金屬材料、紡織服裝等為主要產業,該區的生產總值位居於廣州及深圳之後。在大灣區建設下,佛山將會定位為製造業創新中心及大灣區西部航空樞紐,主要發展產業包括製造、航空及物流,並吸納企業人才及培育青年企業家發展。
江門:大灣區西部樞紐城市
近日江門其中一個樓盤「世茂碧海銀湖」備受熱烈討論,其附有溫泉的別墅受不少人視為退休安樂窩。該區經濟產業較少,農業方面主要種植稻田、甘蔗等。工業方面為全國最大紡織服裝、皮革產品製造地,未來將視為大灣區西部樞紐城市。
惠州:打造「創新創業之城」
雖然惠州是不少港人的家鄉,不過並非太多人熟悉該區的經濟發展,事實上惠州亦是工業城市之一,其工業生產佔國內生產總值近半,除此之外,當地氣候溫和及雨量充足,是廣東省食物生產基地之一,主要農作物包括有粟米、薯仔、荔枝及年桔等。另外,該區有11個旅遊景區,每年接載旅客量超過1000萬人次。未來該區目標成為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有望吸引科技人才及科創團隊進駐,打造成「創新創業之城」。
東莞:轉型創業發展中心
東莞被視為「廣東四小虎」之一,過去有許多世界各地的知名企業包括三星電子、諾基亞、玖龍紙業(2689)等都在此設廠。未來會繼續以先進製造業中心為主要定位,會着重於培育相關技能人才,同時亦逐步轉型為創業發展中心,鼓勵海外專家進駐。
深圳: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南下時發言指出,深圳會成為中國經濟升級和加強創新的實驗場,有分析指中央或想利用深圳減低香港的重要性。該區被定為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優先發展行業包括有科技、貿易、生物等,以吸引環球各行各業的人才為主。

中山:朝製造業基地發展
中山又稱為廣東的「魚米之鄉」,並以農業、淡水漁業及畜牧業為重心。與東莞非常類似,其他重要產業包括工業及旅遊業;工業方面,一些知名中國品牌都在中山設廠,包括潔柔衛生紙等。未來中山會朝着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為目標,主要發展產業包括製造業及文化產業,招攬各類型人才。
珠海: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珠海成為唯一內地連接香港與澳門的城市。除了交通便利,該市在過去孕育出不少知名企業如格力集團、金山軟件(3888)等,未來將會成為大灣區創新高地,以及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並會通過立法,保障知識產權及人才。
明報記者 黃清瑤
[活在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