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6年審計報告曾表示大學學生國際化不平衡,側重收內地生。即使發生反修例事件後,內地生不減反增。據教育局資料,8間資助大學中,在2020/21學年,6間大學的內地生佔整體學生比例均有上升,最高的港大達16.7%。非本地生組成依然不均,內地生佔比同樣上升,嶺大、浸大、教大則有逾八成非本地學士生為內地生。教資會稱,今學年的海外招生情况難免受疫情影響,擾亂海外學生到香港學習的計劃。內地生來港讀書增,但另邊廂今年港生出走,申請赴台灣升讀大學人數亦增約四成。

台灣近年為香港學生熱門升學地點之一,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數字,報讀台灣大學宗數持續上升,今年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接獲5674宗申請,較去年升38%,連同尚未截止申請的大學單獨招生,申請總數已破7000宗(見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參事馬湘萍稱,愈來愈多有意赴台升學的香港學生,更關注當地就業情况、是否容易求職等。
碩士申請937宗 按年升逾1倍
台灣聯招今年接獲的學士班申請有4696宗,較去年多37%,馬湘萍形容今年報名情况「很不錯」。最受香港學生歡迎的學系包括獸醫、美術、電影、日語等。
另外今年碩士班申請宗數升幅顯著,按年升逾1倍至937宗。馬稱不少學生關注台灣工作問題,她說當地生活環境好,加上政府支持資訊科技及工程產業,或吸引香港學生到台灣生活。
台:98%持台學歷者獲港認可
新冠病毒疫情肆瘧全球一年多,馬說台灣的大學疫下如常教學,沒有停課,而歐美等原受港生歡迎的升學國家,疫情較嚴重,或令學生考慮到更安全的地方升學。
持非本地學歷者可向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申請評估服務,檢視學歷是否達本港特定資歷標準。馬湘萍說,處方近年加強宣傳,讓學生及家長知道台灣高等院校學歷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都獲認可。她稱曾接觸本港評審局,得悉超過98%持台灣學歷者都通過評審,未獲通過者主要因學歷資料不完整所致。
6大學內地生佔比升
教育局早前就特別財委會回覆議員查詢,披露2018/19學年至2020/21學年,教資會資助課程的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人數 ,包括副學位、學士、研究院修課、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本報按所提供的本地生及非本地生學生人數計算,6校包括城大、嶺大、中大、理大、科大及港大的「內地生佔全體學生比例」均有上升,當中以港大今學年比例最高,有3423人佔16.7%,其次則為中大,有3044人佔14.8%(見表)。
港大3423人佔16.7%最高
校方:擇優而錄趨勢相同
至於學士課程方面,8間資助大學中,包括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的5間大學,內地生佔非本地生比例亦有所上升,今學年比例介乎46%至66%。
港大、科大及城大均回應稱,收生擇優而錄,港大表示按年比例雖互有升跌,但整體趨勢大致相同,科大則表示國際本科生人數佔非本地本科生人數逾五成,來自包括亞洲、美洲、歐洲與非洲等數十個國家與地區。理大稱一直致力推動大學國際化,每年均按照不同課程的收生標準,根據申請者表現甄選。中大稱,一直積極招收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學生,惟疫情蔓延全球,大學在各地的招生宣傳計劃,以及學生往海外升學之意欲受到一定影響。
佔非本地生比例下降 嶺大浸大教大比率仍逾八成
至於嶺大、浸大及教大,近3個學年內地生佔非本地生比例均有下降,不過比率仍逾八成,介乎81%至90%。浸大、嶺大、教大均表示擇優而錄,當中嶺大稱,不論申請人的國籍或持有何種學歷,招收的學生皆為「最值得錄取者」;教大則表示,主要提供5年制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由於海外地區對教師專業資格有不同要求,國際生在報讀相關課程時,須考慮多方面因素。
嶺大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表示,不認為大學過分側重內地生,近年已愈來愈多東南亞、俄羅斯、非洲的學生來港升學,稱整體本港的大學多元化,同時亦屬全球頂尖學府,對國際生有一定吸引力。他又說,疫情之下,大學確比以往少了「外展(outreach)」機會,如難以親身到海外當地參加教育博覽,不過現時國際生亦會經網上途徑了解院校,舉例稱該校疫情下碩士生報名人數意外地不跌反升。
教資會:海外博覽取消 招生受阻
教資會回覆稱,理解今學年海外招生情况難免受疫情影響,而出入境管制及衛生風險亦大大擾亂海外學生到香港學習的計劃,海外多場大型國際教育博覽會相繼取消,亦令大學比往年更難接觸有意來港就讀的學生。教資會稱,一直深信本港高等教育界必須走向國際化及加強與內地的連繫,才能把握發展機遇並提升競爭力,而這方面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而非朝夕見效。
明報記者 蕭愷情 黃焯謙 魏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