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Resources

人事顧問:裁員潮殺到 宣布有技巧


天力創辦人兼執行總裁龔炳然建議,僱主提早向員工透露裁員消息,盡可能減低留下來員工的心理壓力。(劉焌陶攝)

裁員潮殺到 宣布有技巧

龔炳然小檔案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已有銀行、航空公司等宣布裁員及放無薪假,市場預計本港失業率將持續惡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天力(Human Dynamic)創辦人兼執行總裁龔炳然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目前疫情所導致的裁員潮未正式來臨,預計約3至6個月後,影響才會陸續浮現。他又表示,企業往往低估裁員時的員工風險,建議僱主宣布裁員前,提早向員工透露消息,盡可能減低留下來員工的心理壓力。

龔炳然表示,疫情下很多公司尤其是製造業,更多是擔心如何維持正常生產,由於大部分訂單已於去年下訂,因此相比起是否要裁員,「公司更擔心無人開工」,以確保供應鏈不會中斷。他估計大幅的裁員潮,最快將在3至6個月後才出現。就目前而言,餐飲、旅遊等行業較受打擊。

勿低估反應 宜規劃「逃生路線」

企業若要裁員亦非易事,龔稱,不少華資公司在處理裁員事宜的風險意識不足。他憶述台灣曾有一家約150人的工廠準備關廠,向其諮詢意見。他當時提議,在宣告消息前需妥善計劃好流程安排,包括宣告時的位置、預先規劃管理層逃生路線等,以慎防員工作出激烈行為。但該廠總裁以為,只要給予充分的賠償金,工人會樂意離開,結果他執意站在被工人包圍的中間位置宣布有關消息,最後全體工人當場起哄,更有員工一度想襲擊該名總裁,使其落荒而逃。

龔表示,這些情况很常見,因為高層往往都低估員工的行為風險,尤其工廠裁員更為困難,當員工得悉公司準備關廠,或將有保安接管廠房時,「他們多數會同你(公司)死過,直接拉上大閘,因員工對於地方通常有較多感情,就像保衛戰般,保衛家園。」

反之,普遍白領企業如銀行等執行裁員時,員工普遍會在無奈下接受離職,情緒波動較低,但並非代表沒有風險。龔強調,裁員不單單是賠錢了事,若處理不當,或會出現如10年前電訊盈科(0008)千人遊行抗議裁員的情况,一來會損害企業聲譽,二來亦會遺留下法律問題。他又指出,數年前某新加坡企業宣布裁員後,立刻有員工從公司天台上跳樓,引來傳媒廣泛報道,嚴重打擊公司形象,因此僱主應為員工提供心理輔導,減低負面影響。

保持留職員工士氣更重要

除了處理被裁員工,他又認為,更重要是保持留職員工的士氣,因為他們是公司的剩餘生產力,並將公司裁員過程都看在眼內。對於員工而言,雖然企業裁員或難以避免,但他形容人「好比風帆,雖受制於外在環境,但仍可決定航行方向,只要有足夠平衡力及體力,便能屹立不倒。」

明報記者 溫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