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劉氏這一家,三兄弟均先後由初中「跳級」至大學。鴻志去年以13歲之齡考進香港大學,比他年幼一歲的孿生弟弟鴻軒及鴻轅,今年考獲國際高級程度考試(IAL)3科A*佳績,同樣13歲便入讀港大。兩人感謝哥哥啟發,使其求學路更順遂。面對外界常以「神童」稱之,三兄弟均不認同此標籤,一再強調自己也是普通人,「只是比同學花更多時間學習」、「只要向住目標不斷努力」。

疫下自學數理 國際高考3科A*
鴻軒、鴻轅上學年仍在直資的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就讀中一,新學年將搖身一變,分別入讀港大的理學士及工學學士(數據科學及工程)。3年新冠疫情期間,兩人在日常課堂外,會把握放學時間自學數理科知識至晚上9時甚或10時,有時則會外出跑步。去年他倆為驗證成果報考IAL,結果在數學、進階數學及物理科皆獲最高等的A*,越過大學門檻,如願隨哥哥鴻志升讀港大。兩人皆稱,哥哥鴻志過往從中一跳級至中三,再考入大學的經歷,激勵他們嘗試報大學,「是哥哥帶的路,讓我們行得更輕鬆」。

兩人對獲大學取錄亦頗淡然,劉父憶述全家接獲通知一刻,他和妻子十分激動和欣慰,但兒子「也只是笑笑而已」。
相關文章: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上位行業招聘日2023講座:多元升學進修出路 不同起點終點見 (附短片)
談大學想像:冀如大哥交友廣
哥哥鴻志去年考入港大後全心投入學海,上學年累積平均積點(cGPA)達3.93,更獲工程師學會頒發「最年輕工程師」獎狀。回顧過去一年,鴻志的另一得着是結交不少朋友。他稱,課上與同學合作完成小組作業,閒時外出吃飯,談論未來升學、就業方向,笑言「大部分同學都看不出我的歲數,溝通上亦沒有代溝」。
這段經歷亦為兩名弟弟注入強心針,讓他們更無畏走入大人世界。提及對大學有何想像,鴻軒及鴻轅謂,早前在港大新生註冊日也未被發現只得13歲,冀如哥哥般認識更多朋友。
為教育由京遷港 未來盼負笈美國
3人自幼成績名列前茅,成長路上總伴隨教師的稱讚和同學的艷羨目光,外間亦常冠以「天才」、「神童」等稱呼。面對這些標籤,他們一再強調自己亦是普通人,「只是比同學花更多時間學習」,鴻轅稱班上不少同學只因沉迷打機才成績不好,「只要節制也能考到高分」。他們亦分享學習心得,謂只要向着目標不斷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父母在他們的求學路上亦給予無限支持。劉父稱,鴻志出生後,為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決定舉家從北京移民香港,後來妻子更曾「跟風」為兒子報讀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別人都這樣,我們不這樣的話,容易顯得輸」。如今三兄弟考入港大,為方便兒子往返校園,全家亦從天水圍搬至港大附近。
鴻志、鴻軒和鴻轅將在三四年後大學畢業,初步計劃負笈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尋求更高的發展平台」。他們解釋,美國在科技方面始終較領先,希望多加學習,往後若香港有足夠發展平台,亦會選擇回港服務香港及國家。
相關文章:留學攻略:德國、荷蘭及瑞士 放眼歐洲 汲取工作經驗拓視野
求學同途比較難免 校長:分兩班減競爭
鴻軒及鴻轅的成長環境別無二致,自幼入讀同一所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連報讀的興趣班也一樣。兩人在學習上彼此幫助的同時,亦免不了比較。提及攀比心態,鴻軒初時稱鮮少出現,鴻轅則反駁稱只因鴻軒總考得比較好,笑言「一個年級不可能有兩個第一名,我也想試試拿第一,這樣才有動力,但最後總是比不過」。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校長連鎮邦稱,雙胞胎自幼一同成長,學習表現以至人際交流等範疇均充滿比較,因此學校慣常會將他們分派兩個班別,各自發展,「可以兩個都第一,不用爭」。

相關文章:DSE放榜後 重整目標 自選升學路 向心儀行業進發
中學安排心理評估 助迎大學生活
鴻軒、鴻轅和他們的哥哥鴻志均從李兆基書院「跳級」升讀大學。連鎮邦稱,學校除了評估學習能力和成績能否達到大學門檻外,亦會安排臨牀心理學家做評估,確保他們準備好迎接大學生活。他又稱,書院自2019年開設「HLC尖子卓越計劃」,每年有至少一名學生申請「跳級」,可中一跳至中三、中二跳至中四,或者由中三生跳升中五修讀國際課程,「學生知道有很多選擇,可揀選適合自己的路」。
被問及跳級安排,教育局回覆表示,學校如經嚴謹評估後考慮安排學生跳級,要與家長就課程安排充分溝通,協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負責教師亦要密切留意學生的適應情况,並按需要提供學習及輔導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