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患泌尿科疾病如膀胱癌、膀胱過動症的病人,常會尿頻,身心健康備受困擾。獲醫管局2022年傑出員工獎的伊利沙伯醫院泌尿外科護士診所顧問護師金琬瀞,早前設立「經皮腎造口術」(PCN)護理診所及引入「經皮脛神經刺激」(PTNS)護理計劃,為病人提供適切護理治療,減少患疾痛苦,至今數百名病人受惠。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傑出員工獎得主】推動智慧醫療設備 威院部門運作經理服務36載「律己寬人」 藉科技惠及病人
腎喉移位傷口感染 設護理診所後求診急症減35%
金琬瀞稱,不少膀胱癌、子官頸癌病人接受PCN後,腎喉容易移位及傷口感染到急症室求醫,疫情期間急症室常爆滿,病人等候時間延長,故她於2021年設立PCN護理診所,讓病人直接致電診所安排覆診加快治療,與此同時病人向急症室求醫比率下降35%。
金亦引入PCN護理計劃,使用新敷料固定病人腎喉。以往會用縫線及紗布敷料將喉固定在皮膚,新敷料不用縫線亦可牢固貼上,紓緩病人不適。使用新敷料後腎喉移位率由13.2%降至1.4%,病人亦減少入院洗傷口。
金琬瀞說,現時約200名伊院病人使用新敷料,評價均正面。現時逾500名伊院內外科、放射診斷部及臨牀腫瘤部護士已受訓,計劃將培訓推展至7個聯網的社康護士等。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傑出員工獎得主】服務公院36個寒暑 屯門醫院神經外科部門前主管堅持不放棄 為無數病患帶來康復希望
引入針灸 膀胱過動症病人尿頻減輕
此外,金琬瀞亦推行PTNS護理計劃,從外國引入PTNS儀器,為患嚴重膀胱過動症的病人針灸刺激脛神經,減少尿頻尿急。計劃由已受培訓的泌尿外科護士施行治療,病人需接受每周一次治療30分鐘,12次後可減至每月一次。
金稱,大概6次治療後會有明顯改善,現約三成伊院病人正接受治療,有一半認為有成效,其中一名患嚴重膀胱過動症的48歲女病人,以往每10至15分鐘便要小便,接受治療後,現每小時才小便一次,生活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