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福界登記護士人手短缺,安老院長期難聘人手,政府與護士管理局正探討修改登記護士(普通科)培訓課程,容許在安老院等社福機構臨牀實習。據悉,護管局反應正面,本月內會討論安排,若通過,待相關部門配合便可實施。行會成員林正財卸任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前曾向護管局提出建議,他稱培訓最大樽頸在於醫院實習地方不足,料做法有助增加名額。香港護士協會稱,現時大部分登記護士在安老院等工作,倘改實習要求屬理所當然。安老業界則關注長遠如何挽留護士在社福界工作。

明報記者 陳柔雅 曾偉龍
相關文章:【護士入行】醫管局護理學專業文憑 從學護到護士 4年專業培訓 勿忘初心(附護士晉升階梯及薪酬連結)
林正財指培訓名額樽頸在於缺醫院實習
醫務衛生局回覆,為紓緩社福界登記護士人手短缺,政府較早前與護管局商討,探討將部分登記護士(普通科)培訓課程的臨牀實習在社區機構包括社福機構內進行,及檢視臨牀實習時數。局方稱知悉護管局轄下教育委員會上月底討論有關事宜,詳情待詳細考慮及訂定。
據護管局指引,普通科登記護士學員須完成最少1600小時臨牀實習,包括800小時內科護理、700小時外科護理及100小時夜更職務,只可在供登記護士入讀的護理學校的醫院或主要提供急症服務、延續或康復護理的醫院實習。醫衛局數字顯示,過去5學年每年普通科登記護士課程學額介乎774至874個。
本身是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的行會成員林正財表示,曾向許多培訓機構了解,發現登記護士培訓名額最大樽頸在於醫院可供實習的地方不足,但現時大部分登記護士並非在公立醫院工作而是在安老院,期望藉容許部分臨牀實習可到院舍、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等社福服務單位,增加培訓名額,同時讓護士在非醫療場景汲取經驗。
相關文章:轉職護士 增值第一步 安老服務業人手缺 事業有Take 2
多登記護士任職安老院 新安排不影響培訓內容
護管局成員梁淑琴表示,護管局對護士有評核,確保達標及有足夠實習時數才可申請牌照,若實現安排,學護會被派往院舍等不同工作環境實習,新安排下培訓內容不會有變,學護仍須完全掌握護士程序、工作和原則。
護協主席源志敏表示,大部分普通科登記護士畢業後在社福機構例如安老院工作,若修改臨牀實習要求並側重在社福機構實習,屬理所當然。他以安老院為例,不少長者體弱,須鼻胃管餵食、容易跌倒、用藥複雜等,期望將來制訂貼地及到位的實習內容與要求,要求登記護士全面掌握技巧。
業界稱長遠需挽留護士人手
政府提出修例提升安老院及殘疾院舍人手要求,包括規定高度照顧院舍每天日間最少一名護士當值8小時,粗略估算業界需增聘370名全職護士。林正財說現時護士不足,倘修例通過後安老院對護士需求再增加,須用「drastic(猛烈)」方法增加培訓名額,才能滿足需求。
經營私營安老院的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相信,修改實習要求對紓緩護士短缺有些幫助,但成效不會很顯著,僅「小修小補」,且近年不少護士移民。他關注培訓名額即使增加,長遠如何挽留護士在社福界工作,「公共醫療與社區長期護理都爭緊人」,亦須推動安老業晉升階梯及專業化。他說許多院舍請不到護士,疫情更突顯安老及護理人手嚴峻,促政府正視。
相關文章:【院舍新例】政府將提升院舍最低人手規定和人均面積 現約460間不符新規需減6300宿位
東華:料減醫院臨牀實習壓力
東華學院回覆表示,認為此舉務實可行,既可增加學生社區服務經驗,又能減低醫院臨牀實習壓力,讓登記護士按時畢業並具備足夠社區護理經驗,以紓緩社區護士不足。該院每年提供150個護理學高級文憑學額,要求學生完成1680小時臨牀實習,當中80小時需於社區及安老院實習。
東華學院表示,已接獲社署及勞福局邀請要求增加護士培訓學額,正全面檢視校舍規劃、師生比例及實習安排等情况,積極考慮邀請。
明愛:改制有助學生畢業前做好準備
明愛專上學院表示,若降低臨牀實習要求時數並容許包括院舍及社福機構等實習時數,相信有空間考慮增加培訓學額。
明專普通科護理學高級文憑每個學年培訓50名登記護士(普通科)。該校健康科學院院長陳磊石表示,社區中心、院舍等對登記護士(普通科)的需求日益增加,若將臨牀實習時間計算在內,可安排學生於相關機構實習,相信有助學生畢業前做好準備,畢業後可以服務有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