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澳門跟隨內地放寬入境隔離至「5+3」,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表示本港每日有逾5000宗新冠確診,全面通關會為澳門帶來壓力。本港往來港澳的客輪服務自2020年初暫停,海事處回覆本報查詢時稱,港澳客輪船員人數由2019年的955,大減七成至上月的258,合資格跨境高速船由44艘減至5艘,已分階段撥2.4億元支援業界。有任職噴射飛航客務部31年的黃先生去年初被炒,如今轉在檢測中心工作。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稱,船員流失嚴重,唯有及早通關可解,期望政府設立「復業基金」支援業界重新起動。

明報記者 梁敏琪
海事處已撥2.4億元 噴射飛航望通關
海事處表示,明白疫情嚴重影響業界及從業員生計,自2020年起透過「防疫抗疫基金」分5輪向每艘合資格跨境渡輪提供共300萬元非實報實銷津貼,至今合共2億3850萬元,亦推出復修課程,避免船員因證書失效而流失。

噴射飛航回覆查詢時稱,公司面對前所未有的營運挑戰及財政壓力,有管控成本及精簡架構,需要把資源投放於船保養及翻修、按法規維護安全管理系統及續辦認證,另為海員安排培訓及評核,重申期望中港澳早日落實通關安排。金光飛航至截稿前未回覆。
相關文章:【最新失業率3.8%】連降6個月 零售餐飲建造業跌幅較大 學者指倘不對外開放或反彈
流失船員多來自甲板部、輪機部
海事處數據顯示,往來港澳客輪船員在疫前的2019年有955人,至今年10月餘258人,減少73%。流失的包括專業船員,領有「內河航行證明書」的甲板部、輪機部船員減少六至七成,分別餘109及56人。
由於往來港澳兩地的客輪屬高速船,高級船員須持每兩年續期的「類型級別證書」,證書要求船員至少有5個月在船上擔任相應職務,惟在停航下難以符合要求。海事處稱已因應情况制訂復修課程及考試,以臨時延續證書,在復航前須在海事處監察下做試航培訓和測試。截至上月,有165人完成復修課程,較2019年有481人持有操作內河航行高速船的相關證書,減少65%。
船方面,持有效香港高速船安全證明書的跨境船(包括並非往來港澳的船),亦由2019年的44艘減至上月5艘。
港澳客輪服務主要由噴射飛航及金光客運營運,前者所屬的信德中旅船務管理有限公司在「保就業」計劃中,承諾2020年9至11月聘請1021名受薪僱員,獲工資補貼2686萬元;至2022年5月,承諾受薪僱員減近七成至346人,獲工資補貼276萬元。金光客運則未見申請「保就業」計劃。
業界指有船員轉職本地遊艇 憂復航後客量不如昔
香港海員工會主席張世添稱,有部分船員轉職本地遊艇等,相信復航後重新招聘、出海考核以續牌及為船檢驗均問題不大,反而擔心客量需求不如往日。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蘇栢燦表示,轉行的船員、服務員「做慣咗就未必會返(跨境渡輪)」、「要請番人都唔係即刻埋位」,預計復航初期只有一小時一班船,建議政府津貼船員修讀船務課程,助保持船務知識,亦避免轉行。
相關文章:【實施「0+3」後。旅遊業復聘人手】東瀛遊人才招募開放日擬增聘100人 首推導遊包薪制 月薪至少達2.5萬元
「諗住做到退休」 31年船員被炒轉職檢測站
任職噴射飛航客務部31年的黃先生去年初被炒,如今轉在檢測中心工作。半生在同一間公司度過,黃先生不捨,「由𡃁仔開始做,諗住可以做到退休,有邊個可以做一份工做31年?」他稱,中港澳船務疫前早面對港珠澳大橋、高鐵「搶客」,估計即使復航亦難回昔日興旺。

因公澳門結識妻 疫下見面靠視像
現年54歲的黃先生1990年代入職噴射飛航,笑言正因往來港澳繁頻,在澳門認識妻子,「兩邊住,(船程)都係個零鐘,好似啲人住得遠搭巴士咋嘛」。新冠襲來,夫婦之間的距離由一程船,突然加上兩周酒店隔離,至近日才縮短至5天隔離。他稱妻子患病不便接種疫苗,不敢讓她來港,自己亦要工作,「都無計,要搵食」。分隔兩地近3年,兩人依賴視像會面,他稱如免檢疫、又或疫情進一步放緩才有望相會,「最想可以一家人一齊食飯」。
嘆資深者「裁晒」 服務員200變30
黃先生被炒前為客艙服務高級經理,月薪逾3萬。他稱公司在停航之初安排分批上班,「(大家)諗住好似『沙士』咁,幾個月、半年」。至2021年公司見復航機會渺茫,終大幅裁員,各職系「20年以上(年資)多數裁晒,人工高嘛」、「200個服務員裁剩30個」,部分同事因賠償問題與公司不歡而散,但他稱理解公司經營困難,「每個月都蝕住」,堅持一年才裁員「都算有人情味」。他表示,不少同事轉職保安、外賣員等「炒散」,自己則在檢測中心工作,「都無辦法,做慣咗船,無其他技能」。
相關文章:【保安員薪酬調查】逾三成保安時薪僅達最低工資 八成兩年無加薪 團體倡最低工資增至50元
料最興旺時光難再 仍盼通關
黃先生憶述,曾在船上服務「賭王」何鴻燊,形容他對船上人員客氣,但不會吃船上食物,往往有專人帶湯讓他在船上飲。2003年自由行開放、內地旅客增加,「可能有啲內陸省份(來港),真係貼住個窗睇海,好好奇,好興奮」,行業迎最興旺時期,「最旺嗰陣10分鐘幾隻船泊岸,密過巴士」、「年年加人工4%至5%,又出花紅」。不過2018年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加上2019年社運,跨境客船生意受影響,他估計即使通關,客量亦無法與昔日高峰相比,但始終期望及早復航,否則「啲人習慣咗(搭車)就唔會返嚟」。
資助「已燒晒」 議員倡設復業基金
陳恆鑌稱除非「逆向隔離」有進展,可「成批人搭船過去」,否則勉強重開碼頭開支更大。他形容行業冰封3年,過往資助杯水車薪,「其實都已經燒晒,唔通關都係冇得搞」,建議政府加緊商討通關,並設立「復業基金」,支援行業在復航後重新聘請船員及修船。
賀一誠上周稱目前每天約有150人從香港到澳門,如要回復毋須隔離,需視乎香港疫情變化。本港海事處稱粵港澳政府保持緊密聯繫,以期疫情受控時,跨境渡輪客運可有序復運,如有關於恢復跨境海路口岸通關的最新發展,會聯繫業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