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五波新冠疫情嚴重,公營醫療系統曾面對資源調配不足問題,伊利沙伯醫院利用先前已成立的醫院指揮中心,協調各部門人手和資源,增加病牀流轉並及早識別高危病人,將病人平均出院時間縮短三成和優先處理情况欠理想病人。

相關文章:伊院試用送餐機械人 減醫護染疫風險
3色顯示新冠病人分佈 可按需要轉送設施
智慧醫院是伊利沙伯醫院近年重要發展項目,配合有關發展計劃,院方作試點在2020年10月23日正式成立及啓用醫院指揮中心,以臨牀作業管理、牀位流量管理和資源調配管理3個範疇,跟進病人抵達急症室、安排入院、轉送到復康醫院或出院的程序,所有數據皆以電子儀表板取代人手記錄。
以主力應對新冠病毒的模組為例,內以紅、橙、綠3色顯示各病房的病人分佈,紅色代表有較多重症病人,橙色則為中度,使醫院可即時掌握病人分佈及病牀佔用率,並按需要安排病人轉送到社區隔離設施或復康中心等。

相關文章:城大致力培育數據科學複合型人才 以數據助各業解難 迎大數據時代挑戰
系統自動分析血壓心跳 優先處理高危病人
除可應對疫情,指揮中心亦令各部門資訊互通,於平日運作起很大作用。如牀位調配上,各部門可透過病人出院模組得知醫生批准病人出院和需要,及時安排人手和車輛接送,病人出院流程完成後亦顯示在界面,使醫院可安排牀位予急症室病人。
伊利沙伯醫院中央護理部部門運作經理魏秀珍表示,2021至2022年有55%個案能在下午1時前出院,高於2019至2020年的44%,反映人工智能系統讓資源調配更有效率。
九龍中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麥凱鈞表示,以往醫生巡病房時要由「1號牀巡到40號牀」,每個病房需時約兩小時,未能及早巡查病情有變的病人,但現在系統會記錄各病人維生指數,包括血壓和心跳等,自動分析各病人情况並向醫生提示病人病情惡化風險,以優先處理病情惡化的病人。
冀擴大指揮中心聯網 預測病人入院出院需要
麥凱鈞說,指揮中心有與七大聯網醫院交流,期望能擴大指揮中心聯網,並優化人工智能系統來預測病人入院和出院需要、醫院資訊情况和調動,病人住院期間的病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