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訊素養與電子學習是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過去3年的疫情,經歷了多次停課,而網上學習在疫下成為學校教與學的唯一途徑,港大研究團隊於2019年至2022年,進行了一項與本港中小學生的數碼公民素養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對公民的數碼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ChatGPT等強大應用程式)等;港大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羅陸慧英稱,數碼素養既對網上學習有積極貢獻,也是抵禦網絡成癮和網絡欺凌的保護因素。教大電子學習與數碼能力研究講座教授暨教學科技中心總監江紹祥則表示,現要趁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在社會造成更大影響之前,預早建立對人工智能的基本認識,特別是有關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基礎知識,從中理解人工智能發展的優勢與局限。
港大學者指數碼素養差距續擴 培養數碼能力、網上抗逆能力同樣重要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前日(4日)舉行名為「知識薈萃:『香港教育與未來學習』創新程」的活動,來自大學、中小學的教育界代表參與專題分享及工作坊。羅陸慧英分享題為「數碼公民素養的研究為疫後家.校教育帶來什麼啟示?」,稱港大研究團隊於2019年至2022年,對香港中小學生的數碼公民素養及其影響因素做了4個周期的研究。研究結果歸納重點包括區塊鏈、元宇宙等新的社交和交易模式,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ChatGPT等強大應用程式)的快速發展,對公民的數碼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家庭資源、數碼育兒、學校文化和電子學習領導力都是影響數碼公民發展的重要因素。
她稱,隨着時間推移,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出現嚴重且不斷擴大的數碼素養鴻溝。她強調,數碼素養不但對網上學習有積極貢獻,並且是抵禦網絡成癮和網絡欺凌等網上風險的保護因素。培養學生的數碼能力和網上抗逆能力同樣重要,其中網上抗逆能力需要通過引導如何適當地使用數碼科技來建立,而不是簡單靠限制學生對數碼科技的使用,事實上,不只教育工作者需要扮演關鍵角色,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樣不可或缺。
港大教育學院院長楊銳於活動致辭時說,作為享譽全球的教育學院,需對本地教育有承擔,「希望成為國際理論和本地實踐之間的重要橋樑」,稱熱切期待與本地學校密切合作,攜手作出貢獻和改變。
相關文章:教育界。生成式AI|科大允教員4選1制定課程指引 校方稱生成式AI具研究教育潛力 長遠應採納
教大學者指不適當運用ChatGPT 易墮違反學術誠信陷阱
而江紹祥前日(4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稱,若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AI聊天機械人)處理得宜,可為學習過程帶來正面影響,惟過程存隱憂,稱運用ChatGPT獲生成文字回應的過程,與運用互聯網搜集網上文字資源的過程十分相似。他續稱,學生在撰寫文本課業時如未適當運用ChatGPT文字,直接取用為課業內容,很可能誤觸抄襲等不當學術行為,在學習過程中墮入違反學術誠信的陷阱。
江紹祥稱,現要趁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在社會造成更大影響之前,預早建立對人工智能的基本認識,特別是有關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基礎知識,從中理解人工智能發展的優勢與局限。他說,要認識Transformer的基本概念,因為聊天機器人依賴這種算法生成文字回應,直至目前這些人工智能生成回應並不是百分之百準確,會有誤差;若其背後缺乏某一個專業領域的數據來源,所生成的回應亦不會完全準確。
相關文章:ChatGPT衝擊傳統教育制度|生成式AI對教育界有利有弊? 業界憂被濫用於作弊或剽竊 專家倡乘勢改革增學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