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大學生大灣區考察交流】教大明年起3科新生須赴大灣區考察 2026/27學年涵蓋所有新生

【明報專訊】繼今學年起推行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要求學生須赴內地考察,香港教育大學昨公布,要求本科生須赴大灣區考察,明年9月(2023/24學年)起3個課程的新生先行,並逐步推展至2026/27學年起所有本科新生均須參與。教大是8間資助大學中首間有此要求,被問如學生因抗拒、無內地證件或被拒入境等未能成行如何處理,教大稱學生可向校方申請及解釋,並提供證明及與教師商討安排,校方按情况個別處理。

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中)稱必修「跨學院核心科目」安排學生到大灣區考察,內容會與學生主修的專業知識相輔相成。旁為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兼教務長鄭美紅(左二)。(朱安妮攝)
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中)稱必修「跨學院核心科目」安排學生到大灣區考察,內容會與學生主修的專業知識相輔相成。旁為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兼教務長鄭美紅(左二)。(朱安妮攝)

分3階段 目標2026/27學年起涵蓋所有學生

教大大灣區考察分3階段推出。首階段2023/24學年,開辦必修的「跨學院核心科目」,佔1學分,要求3個主修科的學生赴內地考察,包括主修文化遺產教育與藝術管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社會學與社區研究的學生。校方預料涉及大約100名學生,將辦2至3天的考察團。

次階段是2024/25至2025/26學年,大灣區考察團必修要求擴至4年制及高年級入學課程的學生,兩學年共涉1100名學生。第三階段由2026/27學年起,涵蓋所有學士學位課程約1350名學生。教大預料本科生在3年級時出發,考察內容包含歷史文化、創科、經濟、藝術創意產業、青年創新創業及教育培訓。

教大指考察掛鈎專業 非去看9+2

教大生出發前須上堂及導修,了解當地學制、體育及文化產業等發展;返港後須小組匯報及反思。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表示,課程籌備逾年,已獲教資會批准,強調考察針對學生修讀的課程,「對他的專業掛鈎有幫助,不是去看9+2大灣區(城市)」。校方料考察費用全免,但若屆時兩地通關仍需隔離,所需支出就要再作決定。

李子建引述一些大灣區機構研究,稱本港年輕人有興趣加入大灣區,但擔心沒有人脈、不了解工作模式等,認為校方在課程加入大灣區元素,除了希望能加強學生優勢外,亦期望為學生開拓視野、提供足夠裝備,讓同學作出就業的抉擇。教資會希望八大加強學生對大灣區的了解,「不覺得奇怪為何是大灣區,因為大灣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香港高等教育發展、香港特區為國家整體發展做貢獻的很重要地方」。

相關文章:【大灣區就業競爭力報告】港青優勢與不足 年輕人最擔心什麼?

前教大學生會會長楊逸銘稱,安排主要影響未來新生,期望校方盡快發放更多資訊,例如學生缺席如何處理等。楊稱,如在學期間才交代對學生不公。他又稱,教大師訓課程佔多,學生須實習及應付緊湊課堂,關注額外交流或增學習壓力。

下年推灣區校交流 每間料供4至6個實習名額

教大除逐步要求學生赴大灣區考察,下學年亦推行「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劃」,供有興趣、主修教育的學生到大灣區港人子弟學校交流。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表示,高中公民科要求學生回內地考察,相信中學校長較希望聘用具內地考察經驗、懂得帶領學生的教師,認為課程有用,可為教大學生找多一個出路。

3星期體驗 學生須提交報告

「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劃」將於2022/23學年下學期推行,主修教育的學生可以到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參與3星期體驗,包括任教中、英、數、體育及藝術等科目、觀課、參與組織課外文化交流活動等,並將由導師觀課及評分,學生須提交反思報告。表現理想的學生會獲發證書及記錄在成績證明文件。校方預計,每間大灣區港人子弟學校將提供4至6個實習名額,共12至18名學生可到大灣區學校體驗。

相關文章:港教師赴大灣區教學機會增 薪酬合理壓力小 助香港生力軍融入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