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9月試行】教育局發布教材 涵公民權利、基本法及國安觀 稱毋須背條文 着重意義

【明報專訊】現時的初中生活與社會科將改革及易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公經社科),局方鼓勵學校於2024/25學年全面推行前,提早今年9月試行。教育局2月15日發布公經社科教材,附家課或工作紙,涵蓋中一、中二的8個單元。在中二的「香港特區的管治」單元教材,有題目提供地圖作為參考資料,問學生該圖「如何引證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答案是「香港在公元前221-207的秦朝已成為中國的版圖的一部分」;而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四點希望」講話內容亦納入工作紙題目。

相關文章:【教師必睇】教育局推教師專業操守指引:8準則管教師 違指引者嚴重可釘牌 社交平台發粗言帖文收譴責信

述習講話「四點希望」 引秦地圖證港「自古以來」屬中國

由於公經社科未有經送審的教科書,局方去年10月發通告,稱學校下學年可使用支援教材和輔以現行教科書施教。教材現涵蓋中一至中二適用的8個單元,至於中三的4個單元,尚未提供教材。

中一4個單元之一是「權利與義務」,列10課節的教學設計建議,並就每課節提供工作紙及家課。「權利與義務」單元第六課節,教學生享用權利及自由同時附有責任,有關工作紙提供2005年警務處長就保護公共秩序的考慮之判案書、2020年4人限聚令的新聞公報,有一題問學生「根據資料,市民在行使集會、遊行和示威自由的同時,有什麼責任」,答案是「要和平,而且不應對公路上的自由通行構成不能忍受的干擾或危害公眾安全」。

另外在中二的「香港特區的管治」單元,涵蓋15課節,學習目標主要為認識《憲法》、《基本法》、「總體國家安全觀」等。教材提供延伸閱讀工作紙,列出習近平去年7月1日就香港發展提出「四點希望」的發言內容。

教育局於部分單元提醒教師,毋須要求學生背誦《憲法》、《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的條文內容,稱學生僅須了解「有關條文內容的背後意義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相關文章:【教師內地學習團】內地交流復常 新入職教師、擬升職教師須參加內地學習團 本學年擬辦7團 名額約850個

有校長稱支援教材便利教師教學 資料相對客觀權威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說,該校現時推行的生活與社會科,融合校本和官方教材,今年9月改名為公經社科時,沿用相同做法。他指教育局的支援教材便利教師教學,資料亦相對客觀和權威,尤其涉《憲法》和《基本法》的內容,「過往很多資料不適合學生,不夠落地、很深奧,二來有些帶政治偏見、有顏色的言論,不能隨便放入課程」。他強調教師獲得教材後會因材施教,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有正確態度和價值觀,例如捍衛守法意識。

教育局回覆稱,編製學與教資源時,選材主要考慮學生的能力、學習需要和前備知識等;教師須按照課程的宗旨和目標,並因應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適時更新、補充及調適教材的內容。局方亦會適時檢視、更新及開發學與教資源。

相關文章:【2023/24學年教師借調計劃】涵教育局19個職務範疇或計劃 首借調公民科教師拓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