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屆政府上任後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重點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助傳統工業實現智能製造。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賈佳亞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廿載,4年前創業,把用於提升圖像質素的技術結合深度學習,開發可高效辨識產品缺損的生產方案,現有多家國際大型廠牌為其客戶。作為一家港產「獨角獸」科企創辦人,賈認為香港發展新型工業化是「很好的目標」,形容香港本身已是一個「品牌」,出自香港的通常讓人感覺先進,可利用此優勢將技術應用面向全世界。
明報記者 鄭律銘
藉AI找出瑕疵品 省人力成本提升生產質素
賈佳亞2019年底運用其計算機視覺研究成果成立思謀科技(SmartMore),透過人工智能系統分析畫面,點算生產線上產品數量、找出瑕疵品等,省卻肉眼檢測成品的人力成本,並提升生產質素。
其公司研發的智能生產技術,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池、汽車零件、智能手機及手表、藥物、鏡片等領域的生產,客戶包括知名廠牌如蔡司(ZEISS)、佳能(Canon)、空中巴士(AIRBUS)等,還有著名代工廠富士康、內地電動車龍頭比亞迪等。
相關文章:打造「智慧」事業3大關鍵 成為商業分析師、AI人才
創立獨角獸扎根科學園 客戶包括國際大廠
思謀科技在短短4年間,業務已遍佈全球,賈佳亞稱擴展過程「肯定不容易」,數年來投入不少同事到前線工廠,了解各類生產流程,再交由研發團隊設計解決方案。新冠疫情期間,曾有工程師滯留前線工廠長達3個月,考察及測試技術。團隊亦要不斷改良研發的軟硬件,例如在提升鏡頭解像度和運算能力方面,組件會更易發熱,團隊就要重新設計電路走線,避免晶片故障。
生產環境可以是極端及複雜,賈與團隊結合深度學習演算法,設計可承受80℃高溫至零下20℃低溫環境、能抵受震動、可自動對焦及調整光源的智能鏡頭儀器,應用於高速運行的生產線上,辨識細微文字、劃痕、點算數量,並讀取產品條碼或二維碼等。他舉例,生產電動車電池微小短路、材料不均勻,都會影響成品質素,但其儀器能監測出來。
要取信有逾百年歷史的大型廠牌並達成合作,賈佳亞透露,其策略是讓要求高的客戶,免費在生產線試用產品,數個月後有成效,才逐步取得訂單,同時要提供好服務,與客戶建立信任,例如產品有問題時,短時間內可派人到場處理。
相關文章:2024就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招聘趨審慎 七大熱門行業宜求職轉職
不應只有金融地產 認同發展新型工業化
思謀科技總部設在香港,但客戶多來自內地或海外,賈佳亞稱這是作為「香港品牌」的優勢,「如果不是一間從香港出發的公司、不是香港的教授,很難很快讓別人知道你的技術真的先進」。他形容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品牌」,給人「做出來的通常是先進」的印象。賈說,當然在此基礎上仍要做更多工夫,但作為香港出身的科企,有條件將技術應用面向全世界,例如其公司客戶也包括歐洲汽車生產商。
近年政府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賈認為目標正確,但香港需時探索發展路向。他指香港不能只靠房地產或金融,新型工業化可令本港經濟產業更多元,讓年輕人有更多選擇。
相關文章:資深工業家嘆智能製造工程人才難求 城大首辦本地學位 為香港工業升級轉型培育生力軍
技術原用於高清攝影 盼有更多用途
賈佳亞與團隊研發的智能生產技術,源自他累積近20年的學術成果。他回想在2000年代,拍攝高畫質照片須用昂貴的數碼單反相機,後來智能手機普及,人們才可輕巧拍到高解析度照片。賈的技術透過演算法補足手機微細鏡頭的局限,減少照片雜訊、令人像皮膚更清晰;他透露第一、二代智能手機,使用者按幾個鍵即可調整相片光暗,這功能便應用到他與團隊的研發成果,而當時他已與研發相機及電腦企業合作。
「我在想,(這技術)還有什麼用途呢?就想到工業生產有很多機器,但(機器)沒有眼」。賈說,過去10年工業生產運用更多機械臂,各組機械各司其職,「但做得好不好,機器本身不會知道」。於是他研發智能方案,透過高清鏡頭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助監測生產流程。
目前思謀科技除了在香港科學園設總部,在深圳、上海、北京、蘇州、杭州、重慶、新加坡和日本東京也設有技術研發與商務中心;在東南亞和歐洲等地建立代表處及合作伙伴網絡,賈佳亞不時要游走各地洽談合作及處理業務。
由科學家走向企業家之路,賈佳亞說未來有兩個目標,「做工廠不可以是三五年的事,而是下定決心(做到)三代人的事」,希望日後成為百年品牌,助社會生產有意義產品;另一目標是希望成為500強品牌,由生產樽裝水乃至生產精密相機,都有其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