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至今未有就外賣及送貨應用程式等平台經濟立法,以界定勞工與平台的關係及保障條款。物流平台公司「Zeek斑馬到家」被指拖欠「薪金」,勞資審裁處近日裁定入稟的配送員與公司存在僱傭關係,要求公司支付欠薪及訟費等。有關注勞工團體表示,是次判決屬首宗確立平台勞工並非自僱的案例,促請政府盡快立法保障平台勞工權益,包括制定工資水平及規定平台須購買與勞保賠償相若的保險等。勞工處表示,政府重視數碼平台發展,正委託政府統計處蒐集本地數碼平台工作者數據。

明報記者 施晉宇
勞團促立法保權益 倡先定義平台勞工
勞工處稱不評論個別個案;政府重視數碼平台發展,除研究不同國家及地區政策,正委託政府統計處做主題調查,蒐集本地數碼平台工作者數據,並會繼續研究合適措施,加強對平台工作者保障。勞福局長孫玉菡去年曾在專訪表示,任期內擬訂立針對「數碼平台工作者」的指引或法例。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幹事麥德正透露,目前有逾百名Zeek司機求助,欠薪介乎數百至數十萬元不等。他說,是次裁決屬首宗確立平台勞工並非自僱的案例,長遠或影響其他數碼平台的勞工關係。他建議政府做相關調查前先定義平台勞工,再蒐集包括平台勞工行業、工時及薪酬比例等數據,在掌握相關數據後才能針對地界定保障對象及範圍等。

相關文章:【打工仔錦囊。追討欠薪2022】公司突結業如何追討欠薪?申請破欠基金有時限?(附破欠基金特惠款項新上限表)
司機入稟追Zeek欠薪勝訴 稱裁決未能懲罰僱主
化名「表姐」的司機在「Zeek斑馬到家」任職定線司機逾一年,由公司倉務管理員安排指定區域工作及日均送貨量。她說自去年8月起遭公司欠薪約8.1萬元,當時無法與管理層聯繫,部分定線司機各自「選擇性罷工」,待客務部致電時要求支付欠薪,惟對方無奈稱「不好意思,我們都未獲出糧」。她說公司以為定線司機故意不合作,寧願高價安排其他物流平台的司機送貨,都不願向他們支薪,最終她與另外5名司機入稟勞審處,法庭在今年5月底裁定申索人與公司存在僱傭關係,要求公司支付欠薪、代通知金及假期工資等,她獲判可取回約19.5萬元。
「表姐」表示「雖然贏了,但不高興」,當初認為口頭合約都有法律依據,故前年口頭獲邀轉職定線司機時,無預料被公司歸類為自僱,而公司亦未曾索取車輛商業登記證或要求簽署自僱聲明。她說無預計追討應得薪酬是如此疲累,由會見勞工處主任至審訊歷時一年多,而裁決未能懲罰僱主,稱公司「有條件支薪就想盡辦法調走資金,然後以清盤為由叫員工申請破欠(基金)」。
相關文章:【破欠基金】調高欠薪申索上限至8萬元 代通知金上限升至4.5萬元
法庭衡量11因素 指單一沒決定性
協助追討的麥德正引述勞審處判決稱,法庭裁定僱傭關係前衡量11項因素,包括由平台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屬關鍵工具,而涉事公司以程式監控配送員運輸路線和送達時間等,從公司高度控制權反映配送員受僱成分較高;惟他引述審裁官強調,勞審處判決時要視乎實際情况衡量11個因素的輕重,如何影響僱傭關係的成分比重,單一因素不具決定性。
園區公司 科技園知財政出問題 Zeek母公司下周清盤聆訊
本報記者日前(10日)到涉事公司位於長沙灣工廈及白石角科學園的辦公室,均無人辦公。香港科技園公司昨證實Zeek為園區公司,園方得悉其財政出問題,正循既定程序跟進。
翻查資料,創新科技署「創科創投基金」有份投資相關物流平台。署方回覆稱基金作為被動投資者,不會參與投資對象的營運,已要求共同投資伙伴「慧科科創投資」與涉事公司管理層跟進。
根據司法機構網站,高等法院下周三(19日)將就「祺想有限公司」申請「建順資訊科技管理」(即Zeek母公司之一)清盤展開聆訊。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祺想」董事是Zeek聯合創辦人趙家祺。本報曾就公司營運及財政狀况以電郵向Zeek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相關文章:【拖欠MPF供款】疫下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續增 積金局發「付款通知書」數目升逾3成
指公司各種控制如「僱員」 平台外賣員盼確立僱傭關係
對於「Zeek斑馬到家」案裁定配送員與物流平台屬僱傭關係,外賣員權益關注組成員金龍稱,外賣平台公司以應用程式監控外賣員運送路線及送達時間,並推出不同手段「剝削」員工,如接單比率低於要求就會失去佣金,變相控制外賣員如「僱員」般保證一定工作量,故不認同公司將外賣員歸類為自僱者,期望當局能立法規管,確立平台經濟雙方的僱傭關係,提高外賣員薪酬及福利保障,否則「企業認為終止合作關係後總有其他人取代,永遠不會正視『僱員』訴求」。

撞車受傷有保險賠 遜於勞保
翻查Deliveroo戶戶送官網,若外賣員每周接單比率達八成,將獲完成訂單總單價的三成作「加乘費用」獎賞。至於foodpanda則採取「評分編更模式」,按外賣員實際出席預訂更分時數、接單率及完成訂單情况評分,相關評分會影響日後送外賣的選擇及地點。在不同外賣平台工作近4年的金龍稱,自己日均工作8至13小時,認為外賣員長期駕車開工相當辛苦,而外賣員要滿足外賣公司不同形式的控制,否則薪酬將會大減,因此並非坊間所形容屬自僱形式及彈性上班。
68歲外賣員「慶叔」先後在不同外賣平台工作逾5年。他憶述2020年4月駕駛電單車替「戶戶送」送外賣時,在十字路口遭衝紅燈的士撞倒,送院治療後證實8條肋骨斷掉,近一年無法工作。他認為現時未有法例保障平台勞工,無強制外賣平台購買賠償額較高的勞工保險,結果他事後僅獲意外保險索償,按他意外前最後3個月平均入息的四分之三計算,半年內日均獲300元賠償,不足以支援日常開支。
相關文章:【打工仔錦囊】工傷處理
戶戶送foodpanda均稱提供保險
戶戶送香港區發言人稱在港與逾一萬名外送專員合作,自2018年起為本港自僱外送專員提供百分百免費保險保障,包括個人意外保險等,範圍適用於外送專員上線期間及下線後一小時等,最近亦提升相關計劃。公司將繼續與相關部門溝通以完善支援配套。
foodpanda表示,現時已為每名送遞員免費提供團體意外人身保險及公共責任保險,每年會定期檢討;而今年2月就意外醫療開支及暫時完全傷殘等範疇再次提升。公司同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以跟進相關議題,務求滿足他們對平台營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