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零售寒冬丨連跌23個月 全年跌24% 歷來最差 金額返回10年前 零售協會:農曆年市道仍悲觀

【明報專訊】香港零售連跌23個月,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4億元,按年跌13.2%,略勝市場預期下跌14.7%,全年計總銷貨價值為3264億元,按年下跌24.3%,更是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按金額計返回10年前水平。零售協會表示,對農曆新年市道感到非常悲觀,即使是一直有增長的超市類別亦預計生意將跌一成,預料今年上半年整體表現將大致持平。

香港去年全年零售銷售大跌24.3%,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不過商戶繼續自救,海港城再推優惠券換領計劃,逢周二及日更可換取雙倍優惠券,昨Gucci門外重現久違的場面,大排長龍等候進入。(劉焌陶攝)
香港去年全年零售銷售大跌24.3%,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不過商戶繼續自救,海港城再推優惠券換領計劃,逢周二及日更可換取雙倍優惠券,昨Gucci門外重現久違的場面,大排長龍等候進入。(劉焌陶攝)

明報記者 蕭嘉聰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對今年農曆新年生意十分悲觀,一向表現正面的家居用品預計將錄得單位數字跌幅。超市會員預計,限聚令期間拜年及送禮活動有所減少,預計生意將下跌一成;百貨公司預計亦跌逾兩成,珠寶鐘表、服裝亦跌兩至四成。不過,食品、電器及眼鏡類別的反應相對正面,普遍預計有單位數字升幅。

巿民購物審慎 消費意欲極弱

她又表示,有受訪會員認為人流及生意大受疫情影響,亦有會員認為對人流影響不大,但市場消費意欲非常疲弱,拖累生意表現,現時市民購物亦十分審慎,非必要時盡量不購物。整體而言,她認為以往限聚令期間市民亦會外出,相信人流不會太差,消費會集中在家居用品,奢侈品銷售依然受壓。

展望今年上半年表現,謝邱安儀預計,整體生意表現將持平,或介乎單位數升幅及跌幅,由於現時有許多不明朗因素,例如何時通關、第四波疫情何時完結、會否出現第五波疫情等,但相信較依賴遊客的類別或有雙位數跌幅,個別類別仍錄得升幅。

信封區會盡量減少對市民滋擾

另外,政府近日採取突發「封區」措施,謝邱安儀表示,相信第一次「封區」有較大影響,暫未收到會員反映對生意有很大影響,相信政府會盡量減少對市民的滋擾,亦會在短時間內完成行動。

總結去年全年,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跌幅最大,按年大跌68.2%,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按年跌54%;藥物及化妝品跌50%;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亦跌41.1%。

眾多類別中,超級市場及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部門合計按年升11.4%,家具及固定裝置就按年升0.4%。

2月數據即使升四成 謝邱安儀:全無代表性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去年2月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第一波疫情,對零售行業有極大的影響,本地零售銷售亦按年急跌逾四成,因此今年零售表現變動可能出現「假象」,假如今年2月銷售數據看似升幅強勁,亦只是因為去年疫情爆發基數「低無可低」,單看數字代表性不大。

謝邱安儀表示,去年2月的服裝、鞋類、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均跌逾七成,今年2月有機會按年大升四成,但這些數字完全沒有代表性,眼前零售市道依然嚴峻。

58%會員擬本季關店

她表示,去年12月政府再次收緊限聚令,絕大部分店舖未有任何租金寬免,只有個別店舖可獲減租,由於租約早在疫情甚至2019年社會運動前簽署,因此以往正常有遊客時的租金水平,現時對業界來說壓力卻極大,需要各界關注。根據最新統計,零售協會58%會員表示,今年首季或會關舖,第二季亦有逾半受訪會員關舖,情况十分不理想。

員工方面,行業已採取無薪假、減薪等措施,裁員就未有「大上大落」情况,要視乎是否關門店,只要關店就會裁員。她再次呼籲業主寬免部分租金,又希望政府可為長期蝕本的公司提供協助,將提供相關證明,或推出新一輪保就業措施,保住員工職位。

籲差餉寬免不設上限

謝邱安儀又表示,過去一年政府雖然寬免差餉,但有上限,個別零售商的差餉依然高昂,希望寬免可不設上限,對零售商而言幫助會很大。消費券方面,協會希望政府可針對幫助個別行業,因為行業範圍廣泛,一些類別疫情期間繼續有升幅,但受災行業就非常需要幫忙,針對式消費券就可鼓勵市民在特定類別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