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關注精神健康|精神病患10年增近半 最新醫患1:775.4 學者倡加強基層醫療篩查

【明報專訊】患思覺失調38歲男子日前在北角疑病發襲擊家人遭警員開槍擊斃,再掀社會關注精神病患支援。醫管局數據顯示,公院上年度跟進30.94萬精神病患,人數過去10年增近半,但同期精神科醫生增加不足兩成,平均每名醫生要多跟約154名患者,最新醫患比例達1:775.4。有曾任職公院的精神科醫生說,部分同事更要跟進過千患者,預料情况只會惡化。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建議加強基層醫療篩查和介入,並透露委員會將討論北角個案和如何及早識別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惡化。

患思覺失調的61歲阿Wing(化名,上)去年9月入院經醫生調校處方後,現時每日仍需服用10多顆藥丸,加上其他身體疾病,家中儲藥多得駭人。由於每次服藥數量多且分量略有不同,親友會幫他將藥丸分類放在膠盒。(鍾林枝攝)
患思覺失調的61歲阿Wing(化名,上)去年9月入院經醫生調校處方後,現時每日仍需服用10多顆藥丸,加上其他身體疾病,家中儲藥多得駭人。由於每次服藥數量多且分量略有不同,親友會幫他將藥丸分類放在膠盒。(鍾林枝攝)

過去10年精神科醫生數目僅增64名 部分醫生跟進過千宗

醫管局數據顯示,該局由2013/14年度跟進約20.81萬名精神病患,增約48.7%至2023/24年度30.94萬人,同期精神科醫生由335人增至399人,即每名醫生由10年前平均跟進621.2名病人增至最新的775.4名。

精神科門診總求診人次同期亦由79.12萬增約23.7%至97.9萬。而最新截至今年6月的過去12個月有5.2萬宗新症,緊急和半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維持於目標的一周和4周內;各聯網穩定新症最長輪候84至100周,較去年同期的57至95周長。

相關文章:精神科護士觀察力、耐性不可或缺 適當介入、治療性溝通技巧 建立互信

醫局預留1.27億聘人支援

醫管局回覆本報稱,2024/25年度預留約1.27億元額外撥款,包括進一步增聘個案經理、加強精神科住院和門診服務的護理人手、支援專職醫療和朋輩支援員,以及加強精神科長效針劑治療。該局會適時檢討成效,並按需要推行補充措施,進一步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和改善求診安排。

專科醫生:社會壓力升 料病患續增

曾任職公院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莊勁怡說,社會壓力愈大且對求診更開明,相信醫管局精神病患只會愈來愈多,「無論加幾多人都好難(足夠)」。

她說,受內部人手編配和社會情况影響,曾聽聞部分醫生要跟過千宗個案;自己亦試過一個下午看40個症,即平均5分鐘一個,只能自行編配時間,「有些個案可能傾耐些會改變到,便會耐少少」。她認為支援精神健康要「全民皆兵」,若患者親友、同事、鄰里甚至保安均有相關認知並了解社區支援,可避免更多悲劇。

學者倡及早安排社工照顧 避免惡化

中大社工系講師丁惟彬說,近年社會氣氛和經濟環境未見改善,精神病患者增加是預料之內,看不到可「扭轉乾坤」。他說精神科醫生需時培訓,亦難靠引入海外醫生,建議及早介入情緒困擾者並安排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等照顧,避免病人惡化至需由醫生跟進。

政府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精神醫學系臨牀副教授張頴宗認同,須在基層醫療層面及早篩查和介入,而推出不久的地區康健中心篩查計劃需時顯現成效,建議未來在更多地區推行,並加強透過家庭醫生和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處理輕微抑鬱、焦慮及失眠個案,處方簡單抗抑鬱藥。

相關文章:外展服務 危機應變不可或缺 強化精神健康認知度 專業助人

精神諮詢委將討論北角悲劇

北角慘劇死者病情一直穩定並準時覆診,張頴宗說病情惡化一般有徵兆,但現實環境複雜,未必及時「捕捉」得到,希望家屬不要自責;又稱委員會將討論有關個案,研究如何及早識別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惡化。他提醒今次死者只因特定情况觸發情緒,呼籲社會不應將精神病與暴力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