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醫專|今年首季推預設醫療指示實務指引 學院推「能力為本」醫學教育

【明報專訊】《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明年5月生效,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今年首季將推出預設醫療指示(AMD)「最佳實務指引」,涵蓋法律框架、AMD標準表格、居處離世等範疇,並加入案例和常見問題,冀令醫生更掌握日後如何應用和執行條例。另外,醫專轄下15個學院將採用以能力為本的醫學教育(CBME)。

 

政府去年刊憲《條例》,為實施AMD及「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訂立法律框架,讓成年人在有精神能力時,預先決定自己在生命末期無自決能力時,可拒絕接受維持生命治療。醫專專業及道德倫理委員會的預設醫療指示專責小組召集人謝文華表示,醫專制定的指引將涵蓋條例應用情况和實務操作,包括法律框架、AMD標準表格,紙本和醫健通的使用等範疇,目的是希望幫助醫生,但強調指引並不能代替醫生的專業判斷。

相關文章:JUMP招聘及進修日2022:急救示範: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CPR(心肺復蘇法)(附短片)

他強調醫生與病人溝通的重要,若溝通得不好,日後可能出現爭議,尤其牽涉兒童和青少年、無精神行為能力作出指示的病人等。她說,指引第一項將講解預設照顧計劃,以協助醫生與病人及家屬商量,包括何時執行、由誰進行等。

相關文章:預設醫療指示|立會三讀通過草案 18個月過渡期供推廣培訓 加強生死教育

新模式「能力為本」醫學教育 重可持續評估 有別單次考試

另外,醫專轄下15個學院將逐步採用以能力為本的醫學教育(CBME),新任醫專主席李錦滔稱,有別於過往單次考試的評核模式,新模式注重對學員的可持續評估和回饋,以及個人化學習。他舉例會透過手機電子檔案化應用程式,記錄每名學員完成的學習、導師回饋等,亦方便導師了解學員學習進度和有何缺乏。他指新模式以學員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更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醫療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