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跨境白車年中試行 深圳澳門兩院試行 醫生有限度註冊隨車工作

【明報專訊】目前病人若要從內地由救護車運送來港治療,須於關口「轉車」,經本港救護車轉送公立醫院。醫衛局日前(9日)稱,今年中起將以深圳和澳門兩間醫院作試點,讓符合指定原則的病人直接由深圳或澳門救護車送至本港公院,預計每年有數十宗個案。據了解,非港人亦可用跨境救護車,運送開支由試點醫院承擔,在本港公院治療則收取醫管局較貴的非合資格者費用。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認為須嚴謹把關非港人來港,以免佔用市民福利。有病人組織則憂慮加重本港公營醫療負擔,建議由私院接收非港人。

港深方面以港大深圳醫院為試點

醫衛局在向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稱,將推行為期一年的「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港深方面以港大深圳醫院為試點,包括作為由其他廣東省醫院運送來港的「轉運點」,港澳試點則為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文件稱將先試行由兩地來港,視乎運作經驗及實際需要再探討雙向安排,並適時考慮增加試點醫院。

文件稱,啟動機制首要條件是雙方醫院事先達成協議,首要考慮病人醫療需要、安全和利益,由試點醫院評估後,聯絡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決定,並須確保病人或親屬同意和知悉風險。轉送的主要考慮包括病人臨牀狀况需跨境轉院接受持續治療或復康、跨境運送不會帶來過度風險,以及病人不適合其他交通運送。

灣區醫院欠部分緊急複雜手術

文件舉例稱,部分大灣區醫院無提供某些緊急且複雜手術,例如甲型主動脈剝離,且「轉車」安排可能帶來風險,例如兩地救護車器材不同,又或有惡劣天氣等,便較適合直接送港。當局強調不會運載預計不久便出院,或可在當地醫院適當治療者例如輕微骨折,以及在當地即時搶救者。

硬件方面,跨境救護車將由港大深圳醫院和澳門消防局提供和操作,會安排隨車醫生「有限度註冊」,並正商討救護車、車上物品和人員進入香港的安排細節。至於本港救護車北上,據悉由於車上緊急藥物例如糖尿藥、腎上腺素等或未獲內地批准使用,政府須先處理法規問題才能推展。

醫生有限度註冊隨車工作 「落地不可繼續」

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林志釉透露,醫委會將預先審批該些醫生註冊,並規定只能於機制啟動時在救護車上採取醫療程序,「一落地已經不可以繼續」,預計共涉及約20名醫生。

醫衛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港大深圳醫院和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在有需要時,可派出駐院醫生隨車來港,政府會確保該些醫生符合本港法律規定,讓他們在入境香港後可繼續為車上病人採取所需醫療程序。文件顯示,醫委會正按《醫生註冊條例》規定作出一項有限度註冊公告,以便車上醫生取得註冊。

相關文章:轉戰救護行列 開展事業新章 新一代救護員具更多專業知識(附救護主任和救護員職責)

免逐次註冊 深澳預先交名單 無法監察來港次數「得個信字」

法例規定,醫委會可決定有限度註冊醫生須受僱於哪些機構或工作,目前涵蓋醫管局等。據悉,醫委會曾要求該些醫生須受僱醫管局,最終決定訂立新的受僱工作類別,即只准於救護車上服務。

林志釉向本報稱,醫管局上月起先後兩度派員與醫委會商討註冊安排,最終敲定由深圳和澳門指定醫院預先提交醫生名單申請註冊,預料每間醫院約10名醫生

林稱,新安排可免卻每次有病人轉院才申請註冊,但就會令醫委會無法監察該批醫生來港次數,「只能得個信字」。

醫生籲嚴格把關非港人求醫 病人組織憂加重公營醫療負擔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郭宏駿稱,以往不時有在內地港人經兩地救護車接送返港,主要送瑪嘉烈、北區和屯門醫院,料新安排亦如是。他認為醫管局須確保病人轉送安全,並嚴格把關非港人來港求醫。

身兼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的林志釉質疑,非港人即使須繳付較貴收費,但非「有錢大晒」,憂慮加重公營醫療負擔,認為應由私院接收。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稱,新安排可便利港人返港治療,惟內地或澳門人的醫療照顧責任並非在港,當局須解釋他們使用有關服務的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