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用鏡頭記錄城市光影 獲獎業餘攝影師:最愛逛舊工業區

【明報專訊】拎起相機落街走走,拍攝街上建築物、光影與人影,不用脫口罩,可能是疫情下較「安全」的興趣之一;當人專注藝術創作,又能緩解鬱悶,陳祖傑說是「自娛」也是「自癒」。陳祖傑是投資策略師,也是業餘攝影好愛者,最近以疫下街拍獲得索尼世界攝影大獎2022(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2022)公開界別建築組冠軍,已有30年攝影經驗的他分享打卡點,原來工業區是他常發掘漂亮光影的地方。

陳祖傑憑此照片《新舊共融》,獲得索尼世界攝影大獎2022公開界別建築組冠軍。(受訪者提供)
陳祖傑憑此照片《新舊共融》,獲得索尼世界攝影大獎2022公開界別建築組冠軍。(受訪者提供)

鍾情光暗對比 拍新舊交融建築獲大獎

陳祖傑得獎攝影作品名為《新舊共融》(參賽用的英文名為Old meets New)。陳祖傑說朋友都以為相中是觀塘或黃竹坑,其實這張照片在九龍灣金利豐國際中心與合力工業中心之間拍得。他說自己是「好偶然去影的」,去年底風和日麗的一天,「我知道城市的光影會好靚」,選擇到九龍灣區走走。因要拍黑白照片,陳祖傑經常會在陽光普照的日子出門。他喜歡拍攝大型建築物,一個小小的人在下方,畫面中有非常明顯的光暗對比。

記者和陳祖傑重回他拍攝得獎照片的地點,看着現實中彩色的3座大廈。照片最前部分,其實是充滿當代感的落地玻璃走廊和銅色外牆;中間是舊式工業大廈,啡色牆壁上襯着白色冷氣機與外露喉管,窗戶排列密集;最後面有玻璃幕牆的摩登大廈。在黑白照中3座大廈層次分明,突出新舊大廈此主題。整張照片只有一個戴口罩且穿淺色衫的人出現,對比突出又為照片添疫下孤單的感覺。陳祖傑說︰「通常我們影相的人會知道,(風景中)什麼樣的彩色,(照片)調色後會變成什麼樣的『灰度』,我知道這座大廈的啡色會是好靚的『灰度』,尤其是陽光打落去。」

投資策略師陳祖傑愛好攝影,圖中是他拍攝獲獎作品的地點。(李紹昌攝)
投資策略師陳祖傑愛好攝影,圖中是他拍攝獲獎作品的地點。(李紹昌攝)

受已故名攝影師啟發 看書自學30多年

陳祖傑說,他最早接觸攝影,應該是小學的時候。他喜歡砌模型,做一些戰地等場景,然後借叔叔的相機拍照,會在相機前加一個放大鏡「近攝」,其實不太懂影相。直到中學,陳祖傑的父親買了相機,他才開始學識光圈、快門、感光度等基本攝影知識,但當時太多活動,他不是太專注去影相。直到他在英國完成學業,回港工作認識亦師亦友的攝影「毒王」——已故著名舞台攝影師陳德昌。自學的陳德昌會拍出令一眾朋友羨慕的照片,再「毒」他們買昂貴的菲林相機和鏡頭,陳祖傑受他影響,於是認真學習攝影。

陳祖傑還會讀攝影大師的著作,自學攝影已30多年。有兩個攝影大師陳祖傑常掛在口邊,分別是美國的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及法國的亨利.卡蒂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安塞爾的黑白風景照享負盛名,他的3本書:The Camera、The Negative和The Print,由相機、負片到冲曬技巧一一觸及,陳祖傑說看完這3本書,還是一知半解,不過對攝影有了基本概念。安塞爾的區域曝光法(zone system),是由黑到白的圖表,陳祖傑從中學習「彩色的世界怎樣反轉為黑白的世界」。

這張灣仔拍攝的《斜陽跑手》,因為種植了新的樹,走廊的弧度和中環的建築物被遮蓋,無法拍出與之前相同的風景。(受訪者提供)
這張灣仔拍攝的《斜陽跑手》,因為種植了新的樹,走廊的弧度和中環的建築物被遮蓋,無法拍出與之前相同的風景。(受訪者提供)

最初拍攝時陳祖傑用的是菲林相機,家中設有黑房親手冲曬照片,每張照片都花很多工夫和心機。現在的人拍黑白照,很少記住眼前的彩色會轉換成怎樣的灰色,畢竟調色非常輕易,只要在手機上按鍵就做到了。數碼相機太簡單和方便,曾經是陳祖傑悄悄放下攝影的原因。但後來他又因為數碼相機的質素和寬容度提高,發覺照片檔案可以拍攝得到很多風景的細節,執相時藝術表達空間更多,而重拾攝影這興趣。他現在多數先拍下彩色的照片,回家再調色改成黑白色,得獎的《新舊共融》也是這樣創作。

相關文章:舞台攝影師 捕捉瞬間的故事 策展人:讓觀眾明白舞台的想像力

愛逛舊工業區 突出街道細節

年輕人和旅客常去的攝影熱點,例如海山樓、勵德邨和華富邨,陳祖傑不常去,反而喜歡逛舊工業區,如荃灣、觀塘、九龍灣、荔枝角,因為工業區建築物很龐大,而街道又較寬闊。香港不少地區多高樓大廈,即使陽光普照,街道仍十分陰暗,他會特別記住,「大概是哪幾條街,約在什麼時候,剛好沒有高樓大廈遮擋(陽光),那幾條街就會好靚」,隨便就數到長沙灣道、英皇道、皇后大道西轉角等例子,作品《都市動力》就在荔枝角拍攝。他又會重複去相同位置拍攝,同一位置即使只種多2棵樹,整個構圖已不再一樣。

喜歡游走工業區拍攝的陳祖傑,特別提到陽光普照下的荔枝角非常漂亮,這作品名為《都市動力》。(受訪者提供)
喜歡游走工業區拍攝的陳祖傑,特別提到陽光普照下的荔枝角非常漂亮,這作品名為《都市動力》。(受訪者提供)

攝影也不一定要買重甸甸的單反和長鏡頭。陳祖傑因為以街拍為主,器材最重要是「輕便」,在街上動輒就逛數小時,可能為捕捉光影的轉變而要跑到特定位置,在一個地區10幾條街來回拍攝;相機小不起眼,就不會太具侵略性,途人較少避開鏡頭;他可以放在腰間位置拍攝,又可以「盲拍」。平時出街吃飯看醫生,陳祖傑也會帶相機,「一半的相是特意拍攝的,而有一半是我『撞到』(漂亮的風景),然後即刻拿相機出來記錄」。

上文提到數碼相機的寬容度是陳祖傑重新攝影的原因之一。他喜歡作品《光影街》的戲劇性,相中左面黑暗的位置、中間街上被陽光照射反光的位置,眼睛未必看得到細節,但以數碼相機拍攝,經過後製會見到渠蓋和地磚紋理。他說自己最近思考「什麼是現實」這個問題:「為什麼好多人見到我的相,會說『嘩好靚喎,為什麼我經常行過這裏,看不到這樣的景色』?」他認為攝影藝術中相機呈現的現實與人眼感知到的現實是有距離的,這也就是照片能震撼人的原因。

作品《光影街》在中環拍攝,陳祖傑說照片中的光位和暗位都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細節,例如暗位中的坑渠蓋。(受訪者提供)
作品《光影街》在中環拍攝,陳祖傑說照片中的光位和暗位都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細節,例如暗位中的坑渠蓋。(受訪者提供)

陳祖傑分享現時的攝影追求︰「我影相不一定要有一個很大的社會和時代主題,即是沒有社會議題,不會拍攝疫情下香港人排隊(做檢測)的照片,攝影是藝術表達,用攝影表達我的美學。」例如他喜歡黑白照,黑白的美就在於勾勒出建築的幾何圖案,不會只被色彩搶走注意力,很純粹地呈現世界;黑白也賦予轉瞬即逝的瞬間永恆的感覺。

相關文章:M+開幕帶動藝術文化人手需求 新一代策展人必備4特質

等待「魚」跌入構圖中

街拍時陳祖傑以布列松的決定性時刻(decisive moment)說法為拍攝靈感,就是當「所有物件凝聚到一個點,你認為完全啱晒」,他就會按下快門。陳祖傑分享一招framing and fishing,按背景想出適合的構圖後期待有「魚」跌入構圖中,像釣魚一樣。照片《路人甲》中,牆上有一個圖案,是一隻手伸出食指,陳祖傑想要手指指着人頭的效果,便要等待途人進入構圖的特定位置,再按下快門。街拍攝影師在街頭,就是一個獵人。

在觀塘一條巷道,陳祖傑拍攝作品《路人甲》,花了不少時間等適合的人「跌」入他「框」好的照片構圖中。(受訪者提供)
在觀塘一條巷道,陳祖傑拍攝作品《路人甲》,花了不少時間等適合的人「跌」入他「框」好的照片構圖中。(受訪者提供)

陳祖傑認為攝影是「自娛」也是「自癒」,攝影能平衡情緒,因為「你的集中力完全在攝影上,在街道的變化,在光影的變化上」,即是集中思考攝影藝術上的表達。有任何不開心的感受,只要走到街上拍照,發現自己的攝影在進步,拍下特別的事情,會發現「這個世界不是那麼小的」。

陳祖傑攝影作品

網站︰bit.ly/3Luarad

Instagram︰bit.ly/36IroyP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美術:張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