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灣區醫生|首批內地醫生駐院半年 稱兩地醫病方式大同小異 部分用藥指引有別

【明報專訊】醫管局「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首批10名內地醫生來港近半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匡煜坤,獲編至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的呼吸科病房任職副顧問醫生,他稱兩地醫病方式大同小異,唯獨部分用藥指引有別,又稱香港醫生對其專業範疇「底蘊較豐富」,例如呼吸科醫生會熟悉其他內科疾病。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楊耀昌稱,內地醫生經驗充足,現可獨自巡房和接見門診病人,惟沒有本港認可的專科資格,故不能自行主理支氣管鏡檢查等介入程序,要由本港專科醫生從旁監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匡煜坤(右)今年4月中來港,加入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在內地專醫肺癌的他稱,不覺得在內科病房工作是大材小用,因工作本質都是照顧病人。左起為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楊耀昌、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鄧宗弘攝)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匡煜坤(右)今年4月中來港,加入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在內地專醫肺癌的他稱,不覺得在內科病房工作是大材小用,因工作本質都是照顧病人。左起為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楊耀昌、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鄧宗弘攝)

10名內地醫生獲派至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聯網,其中瑪嘉烈內科及老人科接收3人包括匡煜坤,另一名呼吸科及一名傳染病科醫生則分別編為住院醫生及副顧問醫生。曾於第五波新冠疫情援港的匡煜坤今年4月中來港,醫委會資料顯示其「有限度註冊」明年2月27日屆滿。

相關文章: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上位行業招聘日2023講座:成為註冊護士、登記護士途徑 護校校長、學生分享 (附短片)

瑪嘉烈主管:不認為拖慢工作 熟習流程後可獨立工作

楊耀昌稱,內地醫生入職首兩個月由本地醫生「一帶一」熟習流程,但不認為有拖慢工作進度,他們其後基本上可「獨立運作」,日常工作包括抽肺積水、肺組織;他們在內科病房工作,毋須參與手術,每周有3日到支氣管鏡中心工作,在本地專科醫生監督下替病人照鏡檢查。

匡煜坤形容兩地醫療程序分別不大,用藥則有差異,以一款抗生素為例,本港以1克為基本劑量、日服兩次,內地則1.5克、日服兩次,相信與藥廠生產規格等有關;來港前 有提供手冊介紹用藥和處理病人流程。

稱港保存病歷連貫 可借鏡

被問有何經驗可帶返內地,匡煜坤認為醫管局保存病歷方式連貫,不同公院均可查閱,病人出院跟進也較完善,例如有文職或護士協助預約覆診,內地則須由醫生預約。他認為本港醫生較「同質化」,即醫院或社區醫生水平不會很參差,對不同疾病認知亦更全面和深入。

本身專醫肺癌的匡煜坤稱在內地可用未獲批上市、臨牀試驗中的新藥,香港則不能,但他可將有關經驗與港醫分享;又說不覺得在內科病房工作是大材小用,因工作本質都是照顧病人。楊耀昌稱內地面對懷疑肺癌病人可做到「今日入院,明日做掃描,後日做支氣管鏡」,醫管局則較慢,但會研究如何細分病人優次、加快流程。

相關文章:護士用心服務「打動」病人 醫管局護理學專業文憑 訓練全人護理新一代

醫局聘百海外醫生 10人本周上班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稱,當局正與內地單位磋商下批來港醫生人數和專科;至於招聘海外醫生進度,她透露至今錄取約100人,大部分來自英國和澳洲,其中60至70人已簽約,10人本周起陸續上班。

相關文章:【醫管局。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料今年至少10專科醫生來港 薪酬與本地醫生相若 須經醫委會批准有限度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