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殘疾人士及弱勢社群求職不時遇上困難,例如缼乏雙向溝通、僱主未能全面了解他們的真實才能等。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與賽馬會推出一項共融計劃,建立本港首個專為弱勢人士而設的求職配對平台,並與協康會及聖雅各福群會等4間非政府機構合作,除了更集中專為弱勢而設的工作資訊,亦讓4間機構的會員和其他弱勢人士能透過平台,展示個人履歷及上載影片、過往畫作,令僱主能更了解各人所長。
平台展示履歷作品 連結僱主 推廣職場共融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在今年7至8月,透過網上調查訪問逾2700名成年香港居民,至少三分之二受訪者不介意與殘疾人士一起工作,包括肢體殘障、有特殊學習障礙及智障人士。
中心總監、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林維峯指出,現時不少僱主聘請殘疾人士時,都會抱持較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或降低職位要求,但此模式卻忽略其他可能,一般僱主亦可能不知從何聘用殘疾人士。他期望平台能連結僱主、非政府機構及殘疾人士,殘疾人士可展示作品之餘,每個市民都可購買他們提供的服務,繼而推廣職場共融。
相關文章:視障人士觸覺聽覺敏銳 配合適當訓練及輔助儀器 能勝任不同崗位
自閉症不乏溝通能力 雙向溝通發揮所長
本身有自閉症的黃晉文,兩年前從藥劑高級文憑畢業後,曾發送過20多份求職信亦沒回音,他其後在協康會轉介下,任職酒店禮賓部前台員工。但他入職3個月後,仍未可於櫃枱接聽電話,相反他另一名新同事,入職僅3日已可接線,令他懷疑自己的能力,其後辭職,再獲轉介任職辦公室助理,他亦認為,其強項在文書工作。
跟進他個案的協康會項目經理鍾月樺稱,黃晉文的社交及表達能力不差,他首份工作的僱主亦形容他為人不計較,但僱主及弱勢人士之間需要更多雙向溝通,適當地調整工作,才可令他們更發揮所長,然而單靠傳統工作配對及面試,未必足夠讓僱主全面了解弱勢人士的真實才能,弱勢人士亦各有不同強項,未必人人適合朝九晚五、工時較穩定的行業。
建立弱勢人士「人才庫」 釋放勞動力
這個專為弱勢人士而設的求職配對平台,能綜合他們的個人履歷,建立弱勢人士的「人才庫」,並期望近年的「slash(斜棟)」文化,能套用在殘疾人士身上,令他們更能發揮所長,釋放其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