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運輸及物流局上周三(20日)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下稱《綱領》),制定了支持海運及港口業發展需要的四個方向、十大策略,並提出32項具體行動措施,局長林世雄表示,現時香港於全球貨櫃港口以貨櫃吞吐計排第九位,故有需要加強港口競爭力、加快高增值航運服務如加強海事仲裁專業服務。有業界認為是次綱領措施「重質不重量」,其中發展綠色港口、研增加稅務寬減以及強化海運港口局功能,均有助向外界釋放積極信號,惟擔憂人手短缺問題或影響執行《綱領》策略的進度。
制定四方向十策略 加強海事仲裁專業服務
為推動綠色港口發展,《綱領》提及,將研究為本地船舶和遠洋船提供綠色甲醇和其他潔淨能源加注的可行性,並計劃明年公布行動綱領,建設加注設施和供應鏈;以及為遠洋船提供液化天然氣作準備工作。現時船公司多轉用綠色燃料,適應國際海事組織以至歐盟對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新要求。
林世雄:自動化遜內地 清關快有優勢
《綱領》另提到研增稅務寬減,包括明年起研究包括大宗商品貿易在內的重點海運商業領域,推行稅務寬減措施;檢視香港與航運活動相關的現行稅制等。在促進智慧港口發展方面,將繼續推動航運智能化,提高營運效率,促進港口、機場和物流數據的互聯互通。
不過,局長林世雄指現時本港碼頭自動化較其他地區的碼頭有所不足,尤其相較內地港口,但認為本港港口具清關快、效率高、普通法制度等優勢,在海運上仍有一定競爭力。他又稱,部分行動措施有時效,但由於會定期檢討成效,並與業界持續溝通措施,或會重新調整時間,強調是次行動綱領為指引海運及港口的未來發展。
相關文章:京東物流港設4營運中心提升中轉效率 聘逾百員工 最快4小時可送達貨物
業界稱碼頭難即升級 需營運商配合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認為,政府推動綠色港口有助配合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趨勢,為船公司釋放信號,展示本港港口有計劃提供綠色能源加注的安排,增加船公司選港停泊的機會,「雖然(政府)遲了一年推動,但總好過沒到」。同時政府研增加稅務寬減,並檢視與航運活動相關稅制,林宣武相信有助為因新冠疫情離開香港的國際船東提供誘因,而重新考慮回流。
至於政府計劃爭取開拓新貨源,如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林宣武指現時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經濟貿易疲弱,各碼頭港口都難以增加貨源,故認為是次《綱領》為「重質不重量」。至於港口智能化及自動化,他表示,香港碼頭較內地新建的碼頭難一下子應用5G、雲端系統等以加快升級碼頭設備,而且整個港口自動化運作的數據需要碼頭營運商及不同持份者配合,但當中可能涉及營運商的商業數據而有所保留。整體而言,他認為《綱領》某程度聽到業界聲音,雖然成效有待觀察,但至少不是「原地踏步」。
香港貨櫃碼頭商會對《綱領》表示支持及歡迎,期望相關行動計劃盡快落實,並會繼續與政府及各持份者緊密合作,以保持港口競爭力,及支持業界蓬勃發展。
港口局增專員統籌 未排除設法定機構
香港貨櫃碼頭商會及相關業界早前提出,政府應成立全新海運港口局,以類似機管局的法定機構形式,統籌本港海運港口行業發展。《綱領》提及政府是否成立有關法定機構,須視乎港口情况和發展需要,但並不完全排除成立相關機構的可能。
《綱領》提到,業界所反映有關成立法定機構的建議有不同因素須考量,例如目前葵青貨櫃碼頭用地由私人擁有,貨櫃碼頭業務亦屬私人運作,故即使成立法定機構亦難以干預個別營運商的運作;若有關機構無法有恒常而可靠的收入,亦需依賴政府撥款支援營運,投放財政資源的靈活性亦有一定限制。不過,長遠而言政府不完全排除設立相關機構的可行性。
政府指會強化現時海運港口局,將提升其政策研究和宣傳功能,海運及港口發展專員暨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陳婉雯稱,明年目標是參與3次外訪,向國際宣傳香港海運機遇。另外,海運及港口發展專員具法定權力以協調政府部門,包括海事處、投資推廣署、稅務局等,以及業界持份者。當中利用2023/24年《財政預算案》增撥的額外資源,支援海運港口局。
業界:提供表達渠道 憂缺人影響進度
林宣武認為,政府加強海運港口局功能且有專員負責海運相關事務,相信可為業界提供渠道反映意見,並可作香港代表與船公司溝通,向國際宣傳香港海運業的措施與未來計劃;不過現屬起步階段,仍有待實際效果,並擔憂人手短缺問題或影響執行《綱領》策略的進度。
相關文章:2023年第三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47%港僱主擬未來3個月增加人手 運輸及物流、通訊媒體、金融及房地產3大行業人力需求最勁 料招聘氣氛持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