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本地初創|聲納結合AI偵測泳池遇溺者 盼減失救風險 未來擬研發救生機械人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世界每年都有20多萬至30多萬人因遇溺而亡。在香港,泳客遇溺死亡事件亦時有所聞。有本地初創公司認為,救生員人手不足的問題已持續多年,應該善用現代科技監察泳池有無遇溺者,而聲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應該是可行方案。

港島區某私人屋苑泳池安裝了安快發展的泳池安全監察系統SwimNet 1.0,設置5個聲納。
港島區某私人屋苑泳池安裝了安快發展的泳池安全監察系統SwimNet 1.0,設置5個聲納。

明報記者 薛偉傑

安快發展有限公司(AIqua Corporation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工程總監陳柏泉表示,最初是在約3年前,某政府部門透過數碼港的轉介,找上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教授邢國良和他,希望他們能夠提供一套可靠的泳池遇溺安全監察方案。邢國良教授和他於是決定成立公司,由零開始研發。但政府部門傾向採購即時可用方案,因此在隨後的開發過程中,該公司是和部分會所合作,在它們的泳池內蒐集數據。

陳柏泉表示,以他們所知,全港約1400個泳池當中,只有約3%有採用鏡頭或泳客佩戴智能手帶等方案,其餘都沒有使用科技來監察。公共泳池、私人屋苑泳池和酒店泳池大多數仍是倚賴救生員用肉眼觀察;至於獨立屋泳池,更很少聘用救生員。但即使泳池有救生員,也不等於百分百無意外。香港和外國不少遇溺意外,都是在有救生員當值的泳池中發生,可能是因為救生員人手不足,只靠一個救生員監察一個標準泳池,其實相當吃力;或泳客擁擠形成遮擋,令救生員看不到遇溺者。

相關文章:打造「智慧」事業3大關鍵 成為商業分析師、AI人才

靠偵測聲波動作狀態 不受水下能見度影響

為此,該公司的泳池安全監察系統SwimNet 1.0決定採用聲納作為探測設備,結合人工智能演算法,來偵測泳池內是否有遇溺者。陳柏泉解釋,使用聲納的好處是,不像鏡頭般受水下能見度影響。因為聲納是靠偵測聲波反射回傳產生圖像數據,來確定水中人體位置,判斷其動作狀態,以及追蹤其運動路徑。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演算法將泳客分成站立、浮水、游泳、遇溺掙扎等4種姿態。由於從遇溺掙扎者反射的聲波會非常混亂和無規律,不像其餘3種姿態般簡單和有規律,所以很容易分辨出來。只要安裝足夠的聲納,至少有一部分聲波反射回某個聲納,就偵測到遇溺者。

(AIqua提供圖片)
(AIqua提供圖片)

在研發過程中,為了訓練這個人工智能演算法,該公司需要找到數以萬計的數據。為此,只好一方面邀請不同體型的志願者和救生員特別做出站立、浮水、游泳、遇溺掙扎等4種姿態。另一方面,則取得個別私人屋苑會所的同意,在其泳池內安裝聲納,蒐集泳客的真實姿態數據。

相關文章:城大積極打造智能製造工程專才 為工業4.0注入新力量 贏高增值發展先機

萬計泳客數據訓練AI演算法 減誤報機率

至於出現誤報的機率,陳柏泉聲稱已盡量減低。因為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演算法並不是單單分析泳客的姿態,而是會同時考慮泳客在同一位置的停留時間是否異常,來判斷他是否遇溺。

系統將泳池分成多個「2米 x 2米」的正方形,按照疑似遇溺泳客在一個正方形內停留了多少秒,以及那裏是淺水區還是深水區來綜合判斷,才決定逐步升級,發出Pre-alarm、Warning、Danger這3種信號。當中,Pre-alarm代表風險最低,只會在救生員使用的防濺水平板電腦畫面上閃一下,提醒救生員要看一看那個位置。Warning代表風險高一級,會同時閃一下和響一下。至於Danger,代表風險最高,閃光和聲響會不斷持續,直至救生員弄清楚事件為止。由於獨立屋的泳池大多數都沒有救生員,該公司會改為透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機發出信號給這類客戶的家庭負責人。

在7月間,該公司已為港島區某個私人屋苑的其中一個「30米 x 15米」泳池安裝一套SwimNet 1.0,包括5個聲納。SwimNet 1.0整套系統包括一部具備5G和Wi-Fi功能的PC,以及多個聲納。所以,泳池安裝SwimNet 1.0具體收費,會視乎泳池大小,以及安裝聲納的方式和數量。一般「10米 x 10米」的迷你泳池,只需安裝一至兩個聲納,「20米 x 10米」小型泳池需要安裝4至6個,「50米 x 25米」標準泳池需要安裝6至10個。該公司建議,客戶最好將聲納安裝在泳池底部,因為這樣一個聲納就可以覆蓋一個半徑10米的圓形,而且不會出現聲波被個別泳客遮擋的情形,從而將需要安裝的聲納減至最少。若將聲納安裝在泳池邊,它就只能覆蓋一個半徑10米的半圓形,需要安裝較多的聲納來彌補,會令整體收費拉高。陳柏泉稱,該公司將會在9月27日至28日的「中大創業日」介紹其方案,短期內會主攻私人屋苑、酒店和獨立屋的泳池,希望在這3個市場做出成績,才去爭取公共泳池的市場。

相關文章:基建、輕工業帶動 全方位缺工程師 做好跨專業發展準備 迎黃金十年

SwimNet 1.0投資逾200萬

陳柏泉畢業於中文大學,取得政治及行政學系學士學位,以及數據科學碩士學位。之後10多年,他和朋友創辦了數家公司,一直從事各類智慧城市、物聯網及人工智能項目的開發及管理工作。這次他和邢國良教授合作創辦AIqua,第一款產品SwimNet 1.0用了約3年研發,投資達200多萬元;該公司規劃,之後還要再研發3款產品。

其中,第二款產品是SwimNet 2.0,即是SwimNet 1.0的靈活安裝版本。那些聲納可以在短時間內安裝或拆卸,並可以在充電之後使用多日。之所以要研發SwimNet 2.0,是因為很多潛在客戶都希望先試用一段短時間,才落單採購。

第三款產品SwimNet Ultra是適用於泳池的聲納救生機械人。第四款產品SwimNet Ultimate適用於海灘、海岸等戶外場景的聲納救生機械人。之所以研發聲納救生機械人,是因為有數據顯示,世界各國都普遍面對救生員短缺問題,所以希望透過機械人來紓緩有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