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施政報告2022。基層醫療|設基層醫療局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醫療券增至2500元 准夫妻共用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2024年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統籌管理公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制定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以紓公立醫院負擔。做法沿用上屆政府,續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樞杻,涉及家庭醫生的着墨較少,並推行先導計劃,將具高血壓或糖尿病風險的市民轉介家庭醫生跟進。此外,特首李家超亦公布優化長者醫療券,推出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有條件將每年醫療券金額由2000元增至2500元,容許夫妻共用醫療券。

灣仔長者健康中心內有長者輪候,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將重整醫療體制,指現時公院服務總開支比重為逾八成,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擬今年內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朱安妮攝)
灣仔長者健康中心內有長者輪候,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將重整醫療體制,指現時公院服務總開支比重為逾八成,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擬今年內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朱安妮攝)

以預防為重、社區為中心

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於其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地區康健中心」概念,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提及,上屆政府着手制定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將於今年推出,目標將醫療體制由現時以治療為主、醫院為中心,改為預防為重、社區為中心,公院繼續為醫療體制骨幹。

政府消息人士稱,當局預計人口老化和慢性病普及愈趨嚴重,冀扭轉市民「有病就入院、睇急症」概念,免將來公院壓力爆煲。基醫局初步涵蓋部分家庭醫生、地區康健中心、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和衛生署部分診所,具法定權力,具體架構仍待研究,融資途徑亦未定。

相關文章:地區為本、公私合營、醫社合作3原則 改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着重培訓基層醫療人手

康健中心識別高血壓糖尿風險者 先導計劃資助檢查治療費一半

施政報告提及的基層醫療政策中,涉家庭醫生範疇不多,主要是明年推行為期3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轉介經康健中心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檢查和治療,政府資助約一半費用。

消息人士稱,受惠市民須先成為中心會員,並指定家庭醫生跟進,每年可接受數次資助服務,相關醫生將受基醫局監管。

目標內科專科新症輪候縮至100周 研立法規定醫療紀錄上載醫健通

醫管局服務方面,施政報告提出透過增撥資源處理新症等途徑,縮減專科輪候時間,加強基層醫療跟進情况穩定的病人,目標於2023/24年度將內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由現時逾120周縮短20%至100周。消息稱,現時立即可做的是將情况穩定的舊症轉至普通科門診,有需要才轉回專科,亦正研究轉至家庭醫生。

施政報告亦提出研究立法規定指定醫療紀錄須上載「醫健通」。消息人士解釋,非強制市民用醫健通,而是要求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須配備有關系統,在病人提出下可將紀錄上載;由於需時研究涵蓋哪些私營服務,暫未有時間表,但預料家庭醫生應「走唔甩」。

立法會議員醫衛界議員林哲玄歡迎政府加強家庭醫生於基層醫療角色,但質疑未清晰交代細節,建議加快安排醫管局專科病人轉介家庭醫生,否則單靠服務已飽和的普通科門診接手,或難進一步縮減專科輪候時間。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認為,政策未及預想般進取,無大幅分流病人至家庭醫生,憂康健中心接觸人數有限,影響政策成效。醫管局稱會全力配合基層醫療政策及發展方向,加強對慢性病人支援,並將推出措施提升專科門診服務,縮短輪候時間,理順跨專科及專業診症。

相關文章:【牙醫人手荒】本港牙醫大部分在私營市場執業 衛生署3個月10牙醫離職 空缺率近16% 基層市民爭街症排通宵 醫衛局研引入海外牙醫

醫療券可增至2500元 至少1000元需用於「特定基層醫療用途」

2009年政府推出長者醫療券,當時稱藉此加強長者基層醫療,惟隨後屢見濫用、套現等問題。特首李家超公布推出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有條件將每年醫療券金額由2000元增至2500元,至少1000元需用於「特定基層醫療用途」才獲發增添的500元。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表示,同意提供誘因將醫療券導向基層醫療,惟現時計劃不乏「買海味就話係中藥、果汁都可以話係營養補充品」的灰色地帶,促政府完善監管制度。

鼓勵用基層醫療 可購助聽器

施政報告提出,優化後容許夫妻共用醫療券,適用範圍擴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等,另可購買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

政府消息人士稱,估算將有145萬名長者符合資格領取2500元醫療券,部門盼提高財政誘因令醫療券達至原有目的。消息續指,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的「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包含身體檢查及慢性病管理,名單仍在擬定;為免濫用,長者不能自行前往電器店購買醫療設備。

連瑋翹稱,醫療券多年來不乏灰色地帶,憂長者或不懂分辨「治療、預防、管理健康」,「如有藥房開單寫中藥用於預防咁點監管?」連關注夫妻共用醫療券後,若長者接到身體檢查推銷電話,即使沒實際需要亦會檢查,屆時「可能輸埋太太嗰份(醫療券)」,建議政府早日完善監管制度。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總幹事張漢華稱,歡迎醫療券可購買助聽器,冀未來擴至其餘聽力衰退長者有需要的設備,例如助聽器電池、擴音電話等。

相關文章:【遙距醫療】醫管局兩年間為逾4.5萬人提供遙距醫療服務 研擴至大澳梅窩 便利偏遠地區病人覆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