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今發表最新的《施政報告》,提到在疫情和不明朗的經濟環境下,勞工市場面對巨大壓力,政府預測全年經濟收縮6.1%。為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紓解民困,提出一系列措施。
各位打工仔,以下11項措施有關於支援部分行業,也有關於就業機會、交通津貼……當中有多少與你有關呢?
【民生方面】
1. 延長交通津貼
為紓緩市民在疫情期間的交通費負擔,「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措施將延長6個月(即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政府將繼續為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 200 元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補貼上限為 400元,預計每月可惠及約380萬名市民。
2. 延長港鐵8折優惠
港鐵公司決定將車費8折優惠延長3個月至2021年3月。
3. 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劃
為協助更多失業人士及其家庭,政府今年6月1日在綜援計劃下設立為期一年的「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劃」,把適用於身體健全申請人╱受助人的資產上限暫時上調一倍。為進一步支援失業人士,將推行一項新安排,在綜援系統完成必須的調整後,身體健全的綜援申請人╱受助人的所有保險計劃現金價值將會獲豁免計算為資產,為期一年,以協助更多失業人士渡過經濟難關。
【就業機會方面】
1.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為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政府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2. 6個行業分別創造更多職位
• 綠色行業:估計可創造 4000個涉及科研、建築和工程、回收及運輸的就業機會。
• 建造行業:除了已規劃的大型工程,亦會開展各類政府建築物及設施的翻新、維修和保養,加快公眾街市的翻新和小型改善工程,還有改善公共屋邨的環境及公用設施。
• 創科行業:政府會提供工資補貼,由香港科技公司招聘員工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汲取經驗。
• 物管行業:政府正與大型物管公司合作,資助他們聘用更多有意在物管業發展的青年人,並藉此提升行業的專業化和吸引力。
• 創意行業:政府會善用支持電影、設計、文化藝術、藝術科技發展的基金,並考慮提供工資補貼,讓更多有志從事創意產業的人士入行。
• 法律專業: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樞紐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加上在大灣區落實的律師專業服務開放措施,香港需要培育更多法律專才。
3.「特別‧愛增值」計劃名額增加一倍
僱員再培訓局將緊接於2021年1月推出第三期的「特別‧愛增值」計劃,為期半年至 2021 年年中。新一期計劃會較第二期計劃的學員名額增加一倍至20 000個。學員在培訓期間可獲得津貼。
4. 配對人力資源
勞工處會加強做好僱主和待業人士之間的配對工作,強化與有招聘需要的僱主聯繫,並舉辦更多專題式招聘會。政府亦鼓勵長期面對人手不足的行業僱主,包括護理業,參與再培訓局的「先聘用、後培訓」計劃。
【其他行業重點】
1. 支援中小企
•成立了「中小企資援組」提供一站式的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計劃擴大「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的資助範圍,為期兩年。
•鼓勵專業服務業界在疫情穩定後加強向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海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政府會在「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下預留5,000萬元,資助主要專業團體參與由特區政府、貿發局及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舉辦的相關活動。
2. 推動創科
建議推出為期5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估計將動用20億元。
3. 推動創意產業
•建議向「創意智優計劃」再注資10億元,進一步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以及為業界在疫情下適應新常態帶來的衝擊提供支援。
•預留合共1億元推動有關界別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創新及科技基金」、「電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申請撥款,進行科技與藝術互融(Art Tech)的發展和推廣計劃;亦會提供場地和配套設施作實驗用途。
4. 推動漁農業
•在古洞南設立農業園,協助培育農業科技和農場管理現代化,並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援。
•支持香港漁民參與在大灣區的深海養殖產業發展,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提供支援,以及設立現代化的示範養殖場,幫助業界轉型至深海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