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小學科學課程框架定稿 新增科學探究及工程設計創新 盼助學生理性客觀求真

【明報專訊】小學常識科將於2025/26年分拆「科學科」及「人文科」。教育局昨(4日)公布《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框架》定稿(下稱定稿)。比對局方去年11月公布的擬定稿,定稿新增課程目標,盼學生「抱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以及求真精神」。另外亦增加兩項課程重點,包括「科學探究」及「工程設計與創新」,前者讓學生透過四部曲,從提問和做實驗中學習。

新增課程重點「科學探究」 規劃實施分析反思

教育局昨致函小學並公布定稿,新增的課程重點之一是「科學探究」,建議教師按「PDAR」四部曲教學,即提問和規劃、實施和記錄、整理和分析、表達和反思。

以小四課題「傳染病與非傳染病」為例,學生可以先基於觀察並提問「為何鼓勵人們在傷風/感冒時佩戴口罩」,再做實驗,例如向有口罩阻隔及沒口罩阻隔的白紙,噴濺顏色溶液,比較白紙上顏色溶液多寡,助他們明白口罩能阻擋飛沫傳播。

目的杜絕教師依書直說 重心培養學生好奇心

小學校長、發展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蔡世鴻昨向本報說,定稿加入「科學探究」課程目標,旨在鼓勵學生自行找答案,並讓出版社編撰教科書時加入「PDAR」元素,教師亦多在課程帶領學生做測試,杜絕以往「教師依書直說、學生聽」的情况。

他稱,課程重心在於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而非教曉他們多少科學理論,「舉例說牛頓被蘋果砸中後,也是基於日常觀察才會提問『為何蘋果會掉下來?』」,盼學生能學曉並習慣提問。

另一新增重點「工程設計與創新」 引導學生設計模型或產品

另一新增的課程重點「工程設計與創新」,則要求教師循「PDIR」四部曲,即界定問題和規劃、建立模型和測試、改良設計,以及表達和反思,藉此引導學生設計模型或產品。

定稿亦建議教師每年安排不少於兩次工程設計活動,舉例小五生可製作隔音裝置,以環保物料,將布、棉花等製成隔音耳罩產品,透過測試隔音效能,就結果改良,並向同學展示作品。

相關文章:增值STEM專業知識要及時 緊貼全球教育潮流 提升教學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