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期間本港家庭收入有何變化?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調查發現,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逾46%受訪市民收入下跌,平均減幅逾38%,當中只有約45%的家庭收入已完全恢復疫前水平;約41%收入下跌者需借貸度日,主要向家人及朋友借貸,平均金額7.75萬元,最高者借貸40萬元。

相關文章:【2021年第3季統計報告】本港最新入息中位數2萬元 8大行業薪酬表、工作時數一覽
收入曾下跌家庭 僅45%回復疫前水平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9至10月以問卷訪問598人,受訪者平均年齡為38歲,家庭平均人數4名,疫前家庭平均月入為3.82萬元,逾46%受訪者有大專或以上學歷。
結果顯示,疫下收入下跌者中,只有約45%的家庭收入已完全恢復疫前水平,最低家庭收入狀况平均維持8.5個月,逾一成人最低收入狀况持續經歷19個月或以上,但僅不足4%決定申請綜援。
經濟支柱失業 小康家庭被指居所租金高難申請綜援
基督教服務處政策倡導幹事吳偉明說,不少疫情期間收入下跌者原為中等收入、小康家庭,即使想申綜援亦被指所住物業租金太高,最終放棄申請。他舉例,一名50歲父親原任職跨國公司負責品牌銷售,疫下失業,其後覓得一份裝修公司的銷售工作,為省開支,一家五口改租一個月租1.2萬元單位,較原來居所租金低7000元,但他轉職後收入大減,交租後已所剩無幾,又不忍心再要家人搬到環境更差的居所,最終放棄申請綜援,藉透支信用卡應付開支,一度欠下約10萬元卡數。
該機構建議,政府容許特定人士提取部分強積金作應急之用,再推限時放寬綜援申請門檻,並建立失業支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