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親離世,對家人自是重大打擊,自殺者的親友心理創傷尤甚。有研究發現,適當時候對自殺者親友說一些支持及鼓勵話語,陪伴他們,能給予實質情緒支援。相反,一些指摘及質問的說話,如「係你搞成而家咁樣」、「點解會發生呢種事?你無睇實佢㗎咩?」,又或是「鴕鳥派」說話如「節哀順變」、「時間可冲淡一切」等,都等同在自殺者親友傷口上灑鹽。
關注自殺議題機構「生命熱線」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去年7月至12月向109名「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的服務使用者,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收集當事人的喪親經歷背景,整理出十大自殺者親友最想聽和最不想聽的說話。
調查發現,親友最不想被人指摘及質問,例如被指「係你搞成而家咁樣」、「點解會發生呢種事?」、「早知道係咁你就應該睇住佢(逝者)」。另外,一些責怪自殺者的說話如「佢死咗都好嘅,唔使再累人」、「只怪佢太軟弱啦!」都會對親友構成傷害。
親屬或對親人自殺感自責 「愈問愈傷心」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指出,親友面對家人自殺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會感震驚及哀傷,他們亦希望了解為何親人會選擇自殺,其間或會自責,因此會「愈問愈傷心」。
「時間冲淡一切」不能表達關心
周亦指一些「鴕鳥派」說話如「節哀順變」和「時間可冲淡一切」等,對正值哀痛中的親友而言並無意義,反而會認為只是順口話,不是真正關心,「字面解釋等於『慳啲啦,唔好喊,你要變通』」,等同在他們傷口上灑鹽。
相反,一些陪伴親友同行的鼓勵說話,如「有需要時,隨時搵我,我會支持你」、「要面對呢件事,真係好艱難,你已經做得好好」,便會有實質支援作用。周表示,不少親友未必能及時反應,懂得處理喪禮後事,其間若給予他們實際協助,能減輕他們的負擔;另外,也可考慮在他們有需要時,轉介他們到適合的專業服務或輔導人士。
10年前,嘉欣(化名)的女兒受情緒病及壓力困擾,她一直有尋求精神科醫生協助,但有一天病發,結束了自己生命。嘉欣記得,愛女離世令自己大受打擊時,曾有親人對她說:「你唔係成日睇住佢嘅咩?」這句話令她非常傷心,至今難以釋懷,「家人應該鼓勵,不應指摘」。
事發後,嘉欣一直情緒低落,不願外出,有朋友不斷鼓勵及陪伴她,多次鼓勵與朋友見面,又說「你出到嚟唔使講嘢都得㗎」,最終嘉欣被該朋友的誠意打動,走出陰霾,「如果唔係,我下半世應該都會收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