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除了醫生和護士人手不足,物理治療師亦面對同樣問題,而且每次物理治療動輒需半小時至1小時,令問題更難解決。有大學學者研發出「AR遙距復康」方案,利用體感裝置偵測病人骨架,分析他們看短片自己做復康運動時的姿勢是否準確,並透過畫面的提示來提醒他們修正動作,又會計算次數和時間來評分,協助物理治療師節省時間。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以物理治療和復康為出發點 涵中風後復康
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HOPE4Care)共同創辦人、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湯啟宇表示,早在新冠疫情出現前,他們已經發覺香港的物理治療資源非常不足,當時已開始研發AR遙距復康方案。
雖然市場上早有體感訓練遊戲產品供長者使用,不少機構也有引入,但他指出,兩者在性質上有明顯分別,體感訓練遊戲絕大部分以輕量運動、鍛煉腦筋、刺激多種感官、預防腦退化為出發點。他們研發的AR遙距復康方案,是以物理治療和復康為出發點,包括中風後的復康。
相關文章:物理治療師做好復康及預防疾病角色提升專業技能 推動基層醫療健康
邀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設計動作
因此,湯啟宇一開始就邀請7間中心的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來設計復康動作,研發人員將之拍攝成幾十套由真人示範的短片,並在電腦軟件上,加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提示功能。
電腦透過微軟的體感裝置Azure Kinect DK偵測用戶骨架,分析他們看短片自己做復康運動時的姿勢是否準確(例如角度和幅度),並透過畫面AR提示來實時提醒他們修正動作,同時會計算次數和時間來評分,讓物理治療師在事後看報告,以節省時間。
以現時軟件和處理器技術,即使配合普通高清Webcam,亦可以偵測到人體骨架,但湯啟宇堅持,其方案需要配合Azure Kinect DK來使用。他解釋,因為用普通Webcam偵測骨架,有如平面影像,並沒有深度。舉例說,如果用戶整個骨架都在一個垂直於Webcam鏡頭的平面中伸展開合,可以偵測得相當準確;但如果用戶側了身,其骨架影像有可能出現前後「重疊」的問題,令軟件無從得知用戶的動作是否正確。
相比之下,用Azure Kinect DK來偵測骨架,則是立體和有深度,不論用戶是否側了身,都可以精確地偵測出骨架位置和活動,並沒有前後「重疊」的問題。湯啟宇認為,既然整個方案是為了遙距物理治療而開發,寧願硬件成本高一點,也要使用比較精確的Azure Kinect DK。
相關文章:物理治療師的薪酬及晉升階梯【附運動物理治療學及運動心理學相關課程】
補充性質 不是要取代物理治療師
在新冠疫情期間,已經有約40間日間護理中心和日間社區康復中心的長者試用過AR遙距復康方案,其中大部分中心主要針對中風後病人的復康,4個中心主要針對痛症的物理治療。到今年初,研發和測試工作大致完成,所以他們成立酷生命科技,負責後續商品化工作。
湯啟宇強調,研發AR遙距復康方案的原意,並不是要完全取代物理治療師,只是想讓長者和長期病患者自行看短片做運動來作補充,希望他們不會因為物理治療師不足,每一兩個星期才見到一次,而耽誤復康進度。至於病人覆診及與物理治療師見面的頻率,他們希望維持在以往正常水平,而不是刻意將之大幅降低。
該公司推廣AR遙距復康方案的方式,也不是直接向長者和長期病患者銷售,而是透過跟復康中心或醫院合作。合作的復康中心或醫院的物理治療師通常會先讓病人在中心或醫院內使用AR遙距復康方案一段時間,才決定是否建議病人直接在家中安裝和使用。即使病人在家中使用AR遙距復康方案,仍然需要物理治療師持續監察(例如了解其評分)和指導,直至完全康復。
支援中英印尼馬來泰文等
現時,AR遙距復康方案已有58套動作短片,都是為中風後病人的復康及針對一些痛症而設計。至於語言界面,已包括繁簡體中文、英文、印尼文、馬來文、泰文等。
9月中,這個AR遙距復康方案曾經在「健康科技在深水埗,科技改善在社區」活動中公開展出,並且讓參觀者試用。9月底,又在每3年舉辦一次、今屆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展覽Rehab Week中展出。在同月舉行的「中大創業大賽」中,酷生命科技亦憑此方案獲得季軍。
相關文章:職業治療師「落地」服務 為病人製定合適治療方案 助服務對象重新掌握生活技能
曾研發「希望之手」機械手 大型測試獲馬會資助
湯啟宇在199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取得電腦工程學士學位。隨即取得太古集團的獎學金,到英國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在1999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他回港加入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1年起,他開始在理工大學任教,直至2015年轉到中大。
2012年,他曾研發出稱為「希望之手」的機械手,利用接觸病人皮膚的感應器感應其肌電波(EMG),再發力幫助病人完成手指開合的動作。病人在使用「希望之手」的過程中,就會持續的收縮相關肌肉和鍛煉到相關神經細胞。湯啟宇後來將相關技術授權給一間公司,讓後者將「希望之手」商品化。
湯啟宇轉到中大工作之後,近年又研發了「樂希復康手」,還參與創辦樂希機械人有限公司(Hopebotics)將它商業化。「樂希復康手」可算是「希望之手」的升級版,除了感應中風病人皮膚的肌電波之外,它還可以配合腦電波帽來同時感應病人的腦電波。
今次的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是湯啟宇創辦的第二間公司,他稱,幾個創辦人當時自籌了50萬元,並獲得「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資助50萬元。但那約40間日間護理中心和日間社區康復中心的測試計劃牽涉很多費用,要靠賽馬會的資助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