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學童精神健康|調查指三成半學童曾遭欺凌 六成教師無暇處理 五成缺處理技巧

【明報專訊】學童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下稱幼聯)前(11日)發布調查結果,發現約三成半學童曾遭欺凌,當中約一成半因此萌生自殺念頭。此外,67.2%受訪教師稱觀察到學生之間發生欺凌,但近半認為無足夠技巧處理。幼聯敦促推動校園內部合作與支援機制,並展開教師培訓計劃,以提供有效處理欺凌的方法。

逾六成教師發現欺凌 五成指沒時間無技巧處理

幼聯今年做網上問卷調查,獲272名小五及小六生、131名家長及125名教師回覆。結果顯示,34.9%學生曾被欺凌,當中約四成受害人想「復仇」,亦有16.8%學生因此想自殺。家長方面,有30.5%稱子女曾遭欺凌,當中七成指子女被欺凌多於一次,15%稱每日都發生。不過,逾半(51.9%)家長稱子女不願說明欺凌情况,70.2%稱缺乏知識處理子女欺凌事件,包括缺乏蒐集證據及查證能力。

教師方面,67.2%受訪者稱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到學生之間發生欺凌,但58.4%認為學生屢勸不改,57.6%稱沒時間處理,48%認為無足夠技巧處理。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昨日發布調查結果,當中發現約三成半學童曾遭欺凌,當中約一成半因此萌生自殺念頭。左起為肯尼市場策劃行政總裁鄧國健、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幼聯創辦人及總幹事程德智、幼聯高級項目經理劉德權。(廖凱霖攝)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昨日發布調查結果,當中發現約三成半學童曾遭欺凌,當中約一成半因此萌生自殺念頭。左起為肯尼市場策劃行政總裁鄧國健、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幼聯創辦人及總幹事程德智、幼聯高級項目經理劉德權。(廖凱霖攝)

相關文章:教育心理學家教路:情緒管理三部曲 由察覺到尋求專業協助

成長階段遭欺凌 或影響日後社交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表示,欺凌行為往往會令小朋友整個人生完全改變。她指倘成長階段遭欺凌,或會造成創傷後遺症及扭曲價值觀,影響日後社交等發展。她提到曾跟進的個案中,受害者高小至初中遭欺凌,即使現已成年,至今在街上看到一群學生仍會感害怕,甚至要特別留意放學時間,以免碰上學生人群,外出時亦會戴帽及耳機,「怕聽到他們(學生)取笑聲」。

陳蔓蕾強調,絕非每個小孩都可輕易應對欺凌,倘不及時處理往往會演變成更嚴重問題,例如受害者輟學、長大後因恐懼人群而無法乘搭交通工具及社交等。她指欺凌問題或難以察覺,呼籲教師若留意到學生長期缺課、成績突然退步甚至分組調位時常被孤立,應多關注。

幼聯:學校缺技巧缺社工

幼聯創辦人及總幹事程德智表示,學校往往因缺乏應對校園欺凌的技巧輕視問題,現時每校未有足夠駐校社工處理個案,亦缺乏資源讓心理學家、治療師及教師等專業人士,跨界別地共同制定校園欺凌處理方案。

教育局現時有為學校提供處理欺凌事件的流程和指引,當中指若教師介入調停無效,可由訓輔組或社工、教育心理學家等跟進,無強制學校向當局通報所有欺凌個案。程德智認為需設更詳細指引,學校亦要針對欺凌者設立更嚴重懲處,如要求離校等以作警惕。

相關文章:「貼地」新秀社工 發揮多元角色 緊貼社會脈搏 急服務對象所急

推精神健康 教局辦親子貼紙設計賽

此外,教育局正鼓勵學校積極推廣精神健康,昨邀請全港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學生家長參加「健康家庭齊起動系列——童畫寄語貼紙設計大賽」,盼學生從中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比賽分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組,所有參賽作品須透過學校遞交,局方鼓勵學生和家長發揮創意,表達父母與子女如何合力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共同創作一套4款貼紙,指定主題包括「調校期望」、「傾談互動」等。學校即日起至下月14日可在局方專頁報名參賽並遞交作品,每個比賽組別均設冠、亞、季軍、5個優異獎、由網上投票選出的「最具人氣獎」,以及「最積極學校參與獎」。賽果將於今年11月13日公布。

公眾人士可參與投票。局方歡迎學生、家長和公眾下月29日至11月4日到局方活動專頁,就評審團選出的15件作品投票,選出「最具人氣獎」得主。

教育局又稱,今年12月15日將舉行「正向家長運動」活動日暨頒獎典禮,當日設親子活動及遊戲攤位,將再致函學校介紹詳情。

相關文章:教育心理學家擔當評估、培訓、危機處理角色 服務對象涵蓋學前兒童及SEN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