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3年評估一次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22」於12月5日出爐,其中研究81個參與國家及經濟體的「教育平等」表現,香港名列第二,僅次澳門,顯示香港學生的學業成績,較少受社經地位影響。香港PISA 2022項目主理人、中大教育心理學系教授侯傑泰表示,與其他地區相比,本港教師在各區或不同類型學校的薪酬水平相若,在體制上能確保各校教師質素均等,令學生得到較平等教育。此外,香港停止面授課期間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支援排名前列,其中教師「積極進行即時視訊網上課程」、「積極利用電子教科書、作業、功課等電子資源」均排全球第二。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最新一屆因新冠疫情延至2022年舉行,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獲委託,於去年5至7月在全港隨機抽取163間中學共5907名15歲學生參與學科測試,以及邀請學生、校長、教師和家長填寫問卷,包括疫情對教學影響。
相關文章:留學攻略:德國、荷蘭及瑞士 放眼歐洲 汲取工作經驗拓視野
17%基層數學列同區前1/4 反映學習支援足夠
根據PISA 2022評估,本港17%社經地位弱勢學生的數學成績於本港排名前四分之一,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平均值高7個百分點。侯傑泰指出,疫情下較多用遙距電子形式上課,理論上經濟能力差的學生易受影響,不過香港未有此情况,反映政府對低收入家庭學生學習支援足夠。PISA最新結果亦顯示,香港的移民學生在所有評估領域中的學術表現,與本地學生相若。
教師積極進行網課及利用電子資源 排全球第二
評估於去年5至7月調查,本港中學只維持半日授課,PISA問卷調查顯示,53%香港學生的學校停止面授課超過3個月,略高於OECD的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36%香港學生表示每周至少有一次在學業上遇到困難,較平均值略高兩個百分點。
不過,香港停止面授課期間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支援排名前列,其中教師「積極進行即時視訊網上課程」、「積極利用電子教科書、作業、功課等電子資源」均排全球第二。
PISA表示,廣泛的國家及經濟體學術表現在2022年下滑,與上次評估、即2018年相比,41個國家及經濟體的數學成績下跌、35個在閱讀成績下降,科學成績則大多數保持穩定。侯傑泰認為,香港即使面對疫情,學生於3個項目仍居全球前列,相信與本港網絡基建較完善、網課順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