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部分醫護人員自願加入前線抗疫團隊,骨科醫生黃嘉衡(右一)即使太太強烈反對仍堅持加入,他說在隔離病房這段經歷甚為難忘。內科病房經理葉俊機(右二)表示,抗疫團隊士氣很好,儘管可能來自不同醫院或部門,但彼此沒有隔閡。(曾憲宗攝)
面對疫潮,全城惶恐,然而有醫生不管妻子反對,堅持自薦入「前線抗疫團隊(dirty team)」,做他認為要做的事;也有護士在百忙之中仍多走一步關顧病人情緒,「如果家人就是病人,我也想見到他們健康出去」。
瑪麗醫院內科B6病房主要接收須隔離個案,負責為懷疑個案檢疫,病人入房後接受檢測,等待結果,再按陽性或陰性以及病情,分配到不同病房,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線。擔任醫生7年的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醫生黃嘉衡,在疫情開始的時候,上司表示需要其他部門協助內科,所以他自願加入,「我的主管也有站出來,願意做最前線,即是見習醫生的工作,lead by example(以身作則)」。
加入抗疫團隊,醫生每次要做2星期,護士則要做6星期。黃說太太反對他自薦,認為「入到去可能死人」,「但有些事情必須要做,要念及她的顧慮,但我依然照去」。
關心病人肚餓 如家人般照顧
進入此病房的病人,雖未被確診,但面對疫症的恐懼,病房外的人未必明白。來自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的外科註冊護士劉倩婷說,若然看到病人不開心,也會主動與他們聊兩句,「這一陣子case比較多,有病人會問可否快點出結果,也有人會說很肚餓」,雖然這不是她的職責,但她也會主動幫病人找餅乾等乾糧,並留意膳食安排。
「我們要安全入,安全出」
劉倩婷說,曾有確診者一度驗出陰性,她送該病人上輪椅離開,最後才知原來那病人是陽性。知道事件後她很緊張,因自己當時只是戴着普通外科口罩與這病人接觸,不過很快她的心情便從擔憂變成感動,「很多同事WhatsApp我,說無事的!不用怕!令我覺得這一班人不單單是同事,更是戰友」。
瑪麗醫院內科病房經理葉俊機統領B6病房護理團隊,2003年SARS時,他是實習護士,在骨科病房工作,形容當時接觸病人少,跟足醫院指引工作便不會擔心太多。現在他已成為病房經理,要關顧的不止自己,而是整個團隊的安危,不能鬆懈,例如物資要適當使用,猶幸團隊都是自薦加入,士氣高昂,「現在我不能只看自己,我們要安全入,安全出」。
的士司機悉身分 免費載一程
瑪麗醫院內科資深護師廖德偉說,從小到大「都無想過自己可做什麼」,但入職護士後,見到病人痊癒會很有成功感。抱着這個心態,他亦自薦加入抗疫團隊。
抗疫團隊不是孤身作戰,他們獲市民支持,收到湯券、維多C等等。
黃嘉衡更說曾有的士司機知道他是醫護後「送他一程」,種種都讓這群醫護心頭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