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本地醫療資源持續緊絀,跨境醫療或是其中一個解決渠道。由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創辦及擔任董事長的港資新風天域,旗下高端私營醫院深圳和睦家不單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還有專科醫生隨時傳召,收費亦較香港私院低廉,梁錦松希望透過這些優勢減緩香港醫療壓力,為灣區醫療服務帶來創新改變。深圳和睦家最近增加了一支「港醫北上」團隊,其中香港希愈生殖醫學中心醫生翁淑菲是首批獲得內地短期職業證書的北上港醫之一。翁淑菲說,內地看症最大挑戰是說普通話,其他如電腦系統、就醫流程等不難適應。
明報記者 林迎
有港孩夜間發病 過關看急症即會診
「曾經有一位香港小朋友夜間發病嚴重,但香港的醫院急症室,夜間未必有專科醫生候召。」新風天域執行董事、大灣區首席運營官蕭毅晃稱,而深圳和睦家醫院的普通外科、兒科、產科等專科醫生24小時院內值班,有需要更可做緊急手術。該名小朋友的母親便是帶着孩子過關到和睦家看急症,即場由兒科專科醫生會診,不用延誤治療時機。
去年5月營運的深圳和睦家醫院位於福田區,臨近福田口岸及高鐵站,擁有350張病牀。梁錦松表示,設立之初是想服務有高端醫療需求的本地居民、在華外國友人等,「但我們有能力、亦有容量,可以服務香港居民」。梁說,過去港人擔心內地醫療水平,但現在香港公立醫院收費便宜而輪候時間太長,或令患者病情惡化,同時內地又出現港式、國際化的醫療機構,水平不亞於香港,可分擔本港醫院一部分工作量,令有需要香港居民不用等太久。
藥物應用「雙重優勢」 盼醫療券擴範圍
梁認為,香港居民可「北上體檢」「北上醫療」,希望和睦家可為灣區醫療服務帶來創新改變,助推兩地醫療融合發展。他也期待香港醫療券可擴大使用範圍,但這要特區政府與內地協商。
梁錦松強調,深圳和睦家醫院已通過美國JCI國際醫療品質認證,收費透明、不收「紅包」,不會對患者過度治療。他特別提及該院在藥物應用方面有「雙重優勢」,例如有些內地未上市的腫瘤創新藥,患者可以通過「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在香港和睦家(希愈醫療中心)申請,並在合理自用範圍的前提下帶回內地;亦有些腫瘤新藥,內地一年才約5萬元人民幣,香港每個月已要四五萬港元。此外,該院磁力共振(MRI)、CT掃描的收費是香港私院的50%至60%,手術費則是60%至70%,350個病房亦全部是單人房,「同樣價格在香港只能住到3至4人房」,蕭毅晃稱。
蕭毅晃指出,現時病歷資料可以在深圳和睦家及香港和睦家互通,但因跨境數據尚未互通,在內地做MRI或CT「香港的醫生會看,但檢驗結果仍未能跨境錄入香港醫管局系統」,冀隨着大灣區醫療愈發融合,這問題能盡快解決。
相關文章:護士用心服務「打動」病人 醫管局護理學專業文憑 訓練全人護理新一代
流程不難適應 患者較信港醫
從需求而言,翁淑菲以生殖科為例,香港醫生要接受產科完整訓練,但內地生殖科醫生未必需要,患者會更信任香港醫生,「以前是病人落香港,現在是我們上深圳,可以更好服務內地患者」。她現時每周三北上半日,接見兩三個病人,比香港每日看10多個症少,但她認為深圳服務才剛開始,若日後有更多病人預約,也會考慮撥出更多北上時間,「當然也要兼顧香港的情况」。
對於診症,翁淑菲稱兩地差異不大,因和睦家的系統是中英雙語,她也看得懂簡體字,如有需要深圳同事也會協助。深圳和睦家首席醫療官任驊稱,會安排北上港醫接受醫院電子信息系統、內部流程和內地法律法規培訓,亦會介紹科室團隊,病人需要時可代為跟進,使香港醫生「來了可以安心工作,走了以後病人也會得到照顧」。
蕭毅晃稱,從兩地通關開始就啟動了「港醫北上」證書申請,每宗審批約需3個月,深圳和睦家醫院目前醫療團隊100餘人,當中包括10多名香港醫生,隨着未來更多證書獲批,數量還會增加;又強調會循不同途徑控制醫院成本,使北上港醫收入與香港平衡,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