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5年,從基建、制度等的硬聯通,到人員交流、就業創業的軟聯通,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在多方面都有深入合作和政策創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明顯提升。根據《規劃綱要》,香港與澳門、廣州和深圳並列為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而在畢馬威中國大灣區戰略與發展中心副主管合伙人李令德看來,香港作為推動大灣區發展的引擎優勢,就是不僅要做「超級聯繫人」角色,更要做「性價比高的超級增值人」角色。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從「超級連繫人」邁向「超級增值人」
「超級聯繫人」2016年由時任特首梁振英提出。因應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世界先進的基建、健全金融體系和市場,加上作為主要人民幣離岸中心,故可作為中國和環球巿場之間的中間人,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亦為內地城市引入資金、技術和人才。

2023年,特首李家超提出香港要從「超級連繫人」邁向「超級增值人」,因時代更迭下,單純作為中間人把「甲方介紹給乙方,乙方推薦給甲方」,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國情,但香港擁有專業、熟國情又能對標國際的專業服務水準,故可在協助內地和世界的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時貢獻多元的專業服務,為海內外項目起高增值作用。
「香港擁有法律、會計、稅務、金融、建築、醫療等高質量的專業服務,能提供廣闊和合規的解決方案,為內地和國際的商貿聯通創造附加值。」但正如大家都明白長遠發展有賴持續增值,李令德認為,香港不單要憑自身條件做好「超級增值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要借助大灣區政策優勢,鞏固強化自身條件。
相關文章:恒大會計與企業管治課程握先機 為未來專才開拓無限可能
增值人功能他國已在做 性價比決勝
李令德指出,隨着國家不斷對外開放,內地城市及企業也日益與國際接軌,一些中間人或增值人功能「其他國家、內地城市或企業也可以做,亦已在做」。情况就如同一條街上大家都開中餐廳,如何脫穎而出,除了出品水準,還要看性價比。「所以香港不止要做好『超級增值人』,還要爭取做『高性價比的超級增值人』。」李令德解釋,這個高性價比,指的是提供高質量專業服務時,香港的專業未必是最便宜,但能比其他人做得更精準、更有效率、更快捷。
李令德有多年駐內地經驗,主要為中港兩地上市及跨國企業提供審計、會計諮詢及資本市場相關服務,也曾參與許多國企民企的重組、國內外上市和併購項目,以及海內外企業的審計及諮詢工作。「香港作為增值人的優勢是緊靠國家、輻射世界的地理位置,又擁有國際金融中心,具備與國際規則的無縫對接能力,所以香港人做好增值服務的優勢就是,了解內地也了解國際,而且是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了解,這不是其他地區可以比擬的,亦因為我們了解熟悉內地及國際的法規、營商環境、做事方式、文化氛圍、市場資訊等等,才可以事半功倍地提供高質的專業服務,也就是高性價比的所在。」
跨境理財通債券通 中央多政策撐港
李令德認為,中央政府給予粵港澳大灣區的大量政策扶持,也幫助香港提升「性價比」。她指出,目前中央已推出多項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如在深化內地和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層面,推行跨境理財通、債券通等金融產品,今年中國證監會還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進一步拓展滬深港通機制,鼓勵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極大提升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加強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些舉措給予香港異於其他城市的得天獨厚政治紅利,創造更多有利機會,令香港能為包括大灣區在內的內地市場及國際市場提供高性價比的專業服務。
灣區6地設辦公室 助7市政府招商
畢馬威現時在大灣區6個城市設有8個辦事機構,其中6個是提供全線審計稅務諮詢服務的辦事機構,另於佛山設立畢馬威中國首個服務共享中心「畢馬威交付中心(KDC)」,以及2021年於深圳前海設立「畢馬威智能創新空間大灣區中心」,協助不同產業在大灣區發展出謀劃策,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畢馬威亦在大灣區7個城市為當地政府擔任全球招商合伙人,利用畢馬威在全球網絡和資源的優勢,發揮國際專業服務機構的效能,攜手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為大灣區城市打造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此外,從合伙人層面,畢馬威多名合伙人在大灣區各城市擔任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建言提案。
不感港邊搶才邊籲北上矛盾 稱雙贏
畢馬威亦有參與「大灣區金融職場練習生」項目,培育未來擁有「灣區經驗」的人才。李令德不覺得香港一方面向外尋求人才、一方面鼓勵年輕人北上發展是自相矛盾,認為兩地人才交融是雙贏局面,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香港落戶,以及讓年輕人到大灣區尋找機遇,這種雙向流動和互動不僅有助於個人職業發展,也促進區域經濟整體繁榮。「大灣區9+2城市就是要把市場的餅做大,市場大了,需要的人才類別以及數目都會增多。」
相關文章:早着ACCA專業會計資格先機 挾財會知識及多元能力 實踐Accounting for a better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