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大灣區升學|中大深圳建校10年 擴兩地上學「雙主修」 明年起招港澳台本科生

【明報專訊】不經不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明年將迎來建校10周年,副校長朱世平受訪稱,學校已連續8年是廣東省高考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其有着背靠香港中文大學的優勢,又在深圳這片「熱土」,更以國際化特色吸引到學生。他透露,兩校今年新開的「雙主修」計劃將不斷擴大,從明年開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會開始招收港澳台籍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內,設有巨型的香港中大贈書專櫃。(林迎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內,設有巨型的香港中大贈書專櫃。(林迎攝)

明報記者 林迎

連續8年廣東省高考錄取分數線第一位

位於深圳龍崗區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於2012年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辦大學條例》設立大學,2014年正式招生。該校副校長朱世平接受本報訪問稱,建校快將10年,已連續8年踞於廣東省高考錄取分數線第一位。

副校長朱世平
副校長朱世平笑說,「要是我現在來報考這間學校,我都進不來。」

今年該校共錄取1434名內地本科生,當中理科平均錄取最低分者,已是其所屬省份排前列1.5%內的尖子,文科更在0.7%以內,而在有70萬考生、高考競爭最激烈的廣東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錄取的最低分者更是理科前0.3%、文科前0.2%,生源質素創新高,也意味其極難考入。

「具有指標意義的是,我們在浙江省分數線超過浙江大學,在江蘇省超過南京大學,在湖北省超過武漢大學,這樣各省的考生都知道,我們是在這樣一個層次。」朱世平笑說,「要是我現在來報考這間學校,我都進不來。」

相關文章:DSE放榜後 重整目標 自選升學路 向心儀行業進發

尖子青睞兩原因:香港學位 地處深圳

朱世平解釋,能夠那麼受全國尖子青睞的背後原因正藏在校名裏,首先便是「香港中文大學」。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學創辦60周年,其國際地位很高,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頒發的是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既然是同等學位,那麼學術上要求絕對相同。任何課程、所有成績都要送去沙田覆核,通過後才發給學生」。

朱世平說:「學術標準是我們的生命線,如果任何一個地方有漏洞,那我們就完了。」第二個受歡迎的因素是「深圳」,「深圳這個地方很神奇,不管做什麼,只要到深圳來,情况就不一樣」,朱世平說,深圳有開放的文化,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都覺得很舒服,「不同的人碰撞在一起,創造性會更高」。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圖書館設計獨特,交叉的樓梯接駁往各樓層。(林迎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圖書館設計獨特,交叉的樓梯接駁往各樓層。(林迎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目前從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收本科生,多數按照高考分數錄取,當中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江蘇及上海6省市為「雙軌制」,既有按高考錄取,亦有部分按「631」綜合評價招生,即高考成績佔60%,校方自辦的綜合評價測試成績佔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佔10%。

朱世平稱,高考有其公平性,但不是100%準確反映學生水平,「有的人考得很好,卻是書呆子」;而綜評試無法透過「操卷」練習,例如6個考生同時入場,由考官隨機分組,抽籤決定題目和所站立場,然後開始辯論,考官可從中觀察學生是否有領導力、創造力及溝通協調能力,「這些能力高考就考不出來。透過綜評試錄取的學生,雖然高考分數略低,但思維等綜合能力較強」,而這不代表走綜評試道路更易錄取,例如今年有2.5萬考生報名綜評試,最終只錄取925人,即平均每27人錄取1人。朱還透露,從明年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招收港澳台籍本科生,招生方式仍有待決定。

相關文章:教育及職業博覽設兩大專區 蒐集資訊 規劃好前程 離港升學3熱選:內地、新加坡、日本

灣區辦學強調國際化 七成畢業生海外升學

香港中文大學60年前創辦之初強調中華文化,而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卻是高舉國際化大旗。朱世平說,在大灣區辦學一定要強調國際化,「當初教育部也是希望我們做些改革、要創新,辦出不一樣的大學」。

校內圖書館有訂閱香港報刊,惟需每日較遲才可送到。記者拍攝時,架上為前一日的報章。(林迎攝)
校內圖書館有訂閱香港報刊,惟需每日較遲才可送到。記者拍攝時,架上為前一日的報章。(林迎攝)

他說,國際化亦是國家需要,「以前人們想的國際化就是學英語、學科技、做生意賺錢,這都是低層次的」,真正重要的是互相了解、尊重對方文化,「不僅語言聽得懂,意思也要懂,把(中外)兩邊厲害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據學校每年發表的應屆本科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每年平均逾七成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且多是繼續攻讀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碩士博士學位。

打通兩邊 讓沙田龍崗1+1大於2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校園早前已交付,現時在讀學生超過萬人。朱世平說,待音樂學院、醫學院工程完成後,學生總數將達1.8萬,接近香港中文大學數量。他強調中文大學是「一個品牌,兩個校區」,不僅面積相若,亦同樣景色秀麗、依山傍水。

今年開始,兩校合辦「2+2」雙主修課程,學生於4年學習期間,可於兩間學校修讀兩個主修專業,並於兩地輪換上課和實習,各讀兩年。朱世平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校10年,學術質量得到認可,且兩地各有優勢,需求亦不同,「(雙主修)以後會愈來愈多,把兩邊打通,讓沙田和龍崗的優勢1+1大於2,整個江湖地位就很高了」。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面積與香港中大接近,同樣有校巴服務。(林迎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面積與香港中大接近,同樣有校巴服務。(林迎攝)

相關文章:【移民升學方案】把握留學最佳時機 3大熱門海外升學地點 部署未來出路

感謝香港提供圖紙 無保留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最初的「啟動校區」由幾幢舊廠房改造而成,樓面面積約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於2017年完成,包括圖書館、田徑場等,樓面面積33萬平方米,為校園核心區域,與「啟動校區」共可容納約7000學生。今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校園正式交付,包括教學綜合大樓、科研綜合大樓、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及書院等,二期樓面面積26萬平方米,可容納約4000學生。

二期的科研綜合大樓有10多種類型的實驗室。「我們的實驗室都採用『菜單式裝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發展處長王健偉稱,實驗室是依各科系教授需求作「五星級精裝」。「即使同樣是物理系,也有不同要求的實驗室,例如有些要求無塵,整個空調、暖通系統就完全不同。」他透露,實驗室裝修成本介乎每平方米5000至2.5萬元人民幣不等,還未計設備。王感謝香港中文大學給予支持,例如重力實驗室的樓底高度、樓板荷載、照明亮度等都參考中大提供的圖紙,「我們提出的任何要求,他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對我們幫助很大」。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發展處長王健偉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發展處長王健偉

建深第二間港式公院 設動物中心外供小白鼠

至於音樂學院和醫學院則仍在建設,當中包括一座附屬醫院,更有面積2萬平方米的動物中心,可飼養數以萬計的小白鼠等實驗用動物。音樂學院預計2025年上半年之前完工,樓面面積13萬平方米,可容納約1000學生;2026年則將建成6000學生的醫學院,以及醫學院附屬吉華醫院。

王健偉稱,醫學院是最大的工程挑戰,他舉例,解剖需用到太平間,就要設計專用通道;此外可供飼養實驗用小白鼠或猴、豬、狗等的動物中心,整個清潔、通風系統非常重要,「這裏的小白鼠將是萬隻級數,未來還可以供應給其他機構」。至於吉華醫院距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約15公里,樓面面積59萬平方米,將提供3000張牀位,是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之後,第二間在深圳的「港式」公立醫院,亦將是深圳一次過建成的最大規模醫院。另外,他還透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意繼續擴張,擬建設行政學院和微電子學院,具體規劃有待公布。

相關文章:【智慧醫院】中大醫院配合5G網絡及物聯網技術 推病人實時定位、視像探病等 減省成本兼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