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基層義工】致電關懷社區街坊 「同聲同氣」互勵互勉

【明報專訊】疫情期間,社工未必能夠上門探訪,社會服務亦備受影響,結果與部分街坊失去聯絡。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今年初起邀請街坊義工「散打式」每周致電關懷長沙灣及深水埗區基層,協助社工重新連繫不少疫下失去聯絡的街坊,嘗試透過基層關懷基層,憑着相近背景與經歷,隔着電話令街坊打開心扉,為他們解難,也聽他們訴苦。

街坊義工用自己經歷祝福他人

這班義工有的曾露宿街頭,有的棲身板間房,面對生活困苦,仍不失關懷別人的心。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註冊社工及宿舍督導何偉圻表示,小組有7至8名義工,接受協會基本訓練後,每周到中心分組致電街坊,雖然不時「食白果」,但不少街坊由最初寡言,到後來漸漸願意分享。義工會記錄他們的健康、工作、經濟等情况,有需要再交社工跟進。

一班有心的基層街坊包括阿包(左起)、燕萍、KK、阿芳及Cindy,今年先後加入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電話義工小組,每周到中心致電聯絡基層街坊,聽他們訴苦,也為他們解決難題。(朱安妮攝)
一班有心的基層街坊包括阿包(左起)、燕萍、KK、阿芳及Cindy,今年先後加入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電話義工小組,每周到中心致電聯絡基層街坊,聽他們訴苦,也為他們解決難題。(朱安妮攝)

相關文章:優秀社工為弱勢社群發聲 用心同行 適切介入助解難

曾露宿街頭 「做義工後生卅年」

曾露宿街頭、74歲的阿包加入小組後細聽街坊訴說失業困境、對政府不滿、疫下醫院探訪困難等,若找到話題,「一小時都傾唔完」,「有些長者家裏得四幅牆,甚至牆都沒有,收到電話不知幾開心,最緊要用個心關心他們」。除了與街坊建立友情,阿包說自己也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愈做愈開心,好似後生了30年」,盼日後能與曾傾談的街坊碰面。

住板間房熟租管 社會話題滔滔

由社會怨氣談到劏房租管,70歲的KK滔滔不絕,這份對社會的了解使他致電街坊總能打開話匣子,住板間房的他希望更多港人會主動了解基層需要。64歲的Cindy亦因為想了解社區問題與街坊需要,遂加入小組。

相關文章:地區為本、公私合營、醫社合作3原則 改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着重培訓基層醫療人手

難忘獨居婆婆從不埋怨 卻渴望陪伴

曾住板間房、58歲的阿芳最記得一名獨居板間房的八旬婆婆,她雖行動不便,居住環境惡劣,卻從不埋怨,常溫柔地說要感謝神,又反過來關心阿芳,使阿芳感動。婆婆口裏沒說孤單,卻告知阿芳住址,希望她探訪,「她說沒什麼需要,其實是希望有人陪自己」。

發現長者失聯 揭患腦退化症

義工除了關懷街坊,更幫助協會找到失去聯絡的長者。有社工家訪時找不到一名伯伯,義工無法聯絡上他,結果致電伯伯鄰居才知他外出後失蹤數日。最後社工在街上遇到伯伯,始發現他有腦退化迹象。

助人也助己,住在協會婦女短期宿舍、55歲的燕萍有感自己收穫更大,見證街坊面對疾病、困難態度不一,有人仍能樂觀面對,明白到「有時不需要擁有很多東西」,專注聽別人故事,也令她放下煩惱。

相關文章:「疫」境下 社工支援基層並肩抗疫 發揮應急技能 急服務使用者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