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於建造業等行業推出輸入勞工計劃,同時擬今年第三季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僱主為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申請輸入外勞兩年,社區組織協會一項調查發現,88.4%受訪基層市民因政府輸入外勞而對未來就業情况感到憂慮,74.1%受訪者反對政府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輸入外勞,當中大部分人認為計劃會衝擊本地非技術及低技術勞工,損害本地勞工就業機會。
六成人憂遭裁員失業 八成人憂僱主壓低工資
社協昨(13日)發布「基層市民對輸入勞工計劃的意見問卷調查報告」,訪問208名基層,84.6%受訪者曾從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涵蓋的26個職業,包括文員、侍應等。
結果顯示,76.5%受訪者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不設名額上限不合理;80.8%人擔心輸入外勞後會被僱主壓低工資;62%擔心會被裁員而失業;60.1%擔心僱主缺乏動力改善本地僱員待遇。
相關文章:【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首輪接118宗申請 業界料初期聘每名外勞成本3萬元貴過港人 冀加密班次增收入
社協建議外勞與本地員工比例上調至1:10
社協建議政府提高輸入勞工門檻,例如每間公司外勞與全職本地員工的比例應由現時1:2上調至1:10,即每聘請10名全職本地員工才可輸入一名外勞,亦應將輸入勞工徵款由400元提升至最少600元。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現時經濟未完全復蘇,仍有本地勞工無工開,政府應先考慮釋放本地勞動力,透過改善託兒服務、長者社區保母計劃等措施,減輕家庭照顧者壓力,鼓勵他們重投勞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