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兩間醫學院均有意開辦醫科「第二學位」課程。教育局前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最新文件顯示,兩醫學院共增加60個醫科學額,其中50個用作招收「第二學位」醫科生。另外,未來3個學年8間資助大學第一年學士學額維持每年1.5萬個,學額重新分配後,港大、科大及嶺大每學年分別被削減10至25個學額。

教育局文件透露,兩大醫學院學額將增加60個,其中50個將用作引入研究生入學路徑(graduate entry track),讓持學士學位者將醫學作為「第二學位」;其餘10個則分配予現有醫學課程。
相關文章:政府積極考慮建第三間醫學院 消息稱對港大中大培訓第二學位醫科生有信心
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醫科作為「神科」從不擔心收生不足,惟他關注缺乏教學空間及教學人手,加上第三間醫學院同時定位招收「第二學位」醫科生,兩大醫學院「要再諗」如何達政府的要求,與第三間醫學院「錯位發展」。
對於醫科收生準則,林哲玄稱一般對學生背景不設限,「(如果)一直讀文科、歷史,我給一堆生化學方式你看,你都可能覺得是火星文來」,認為本科就讀生命醫學工程、化學及醫療科技的學生較能掌握醫科課程。
相關文章:放射師、醫務化驗師渴市 掌握行情、晉升前景 必備5個入行條件
港大、科大、嶺大學士學額減
另外,教育局文件亦公布教資會資助大學下個3年期(2025至2028年)學額安排。其中中文大學增加最多,每學年獲分配3275個第一年學士學額,較上個3年期增加19個;浸會大學由現行1122個學額增至1135個學額。城市大學及教育大學分別維持2062及593個學額,香港大學、科技大學及嶺南大學則分別削減10至25個學額。
文件提到,根據政府的特定人力資源需求,醫療相關學士學位課程學額會增加,但教育相關的學士學位、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則減少,而教育研究生名額將增加。
徐立之加入新醫學院工作組
另外,目前科大、浸大及理大分別表明有意爭辦新醫學院。政府前日公布,委任港大前校長徐立之加入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連同中大前校長沈祖堯,兩名大學前校長已加入。
相關文章:新醫學院|醫學培訓涉資大 沈祖堯倡研綁服務期 蔡永忠料增撥款資助途徑 吸海外生報讀
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前日提及預留資源,以配對形式供大學籌建新醫學院。政府消息人士稱,「配對形式」並非定額撥款,預計各大學提交的營運方案中涉及一定比例的公帑,原則上會以配對方式撥款。
對院校合辦醫學院態度開放
至於是否院校自付比例愈大中標機會愈高,消息稱融資方案只是其一因素,需整體評估規劃及質素,又說若無院校達到要求,「(政府)都不一定接受現時提交的申請」,對不同院校合辦醫學院持開放態度。
相關文章:浸大公布醫學院倡議 4年制醫科「第二學位」 中西醫學教育 小班授課 大灣區臨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