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全職運動員月薪低至7000元 李卓耀盼最少「萬零」 嘆多人因低薪放棄運動

【明報專訊】港隊運動員在巴黎奧運創佳績後,本港全職運動員待遇備受關注。現時部分全職運動員月薪低至7000多元,巴黎奧運羽毛球男單港將李卓耀昨(12日)稱,視全職運動為「工作」,憑打波「升職加薪」,惟「大把」人因月薪太低而放棄做全職運動員,認為薪金最少要達最低工資「萬零元」,同時期望每個體育項目隊伍均有專責物理治療師隨隊出賽。早於2021年,羽毛球港將謝影雪已嘆體院物理治療師不足。體院前運動物理治療師鄭穎儀(Wing)接受本報訪問時憶述,最惡劣試過同時應診4名運動員,形容有如「睇街症」,但認為重點在體院如何正確投放資源,稱體院基本上沒內部培訓,冀體院可投放更多資源培訓運動物理治療師,相信有助精英運動員取得更佳成績及挽留人才。

巴黎奧運羽毛球男單港將李卓耀說視全職運動為「工作」,憑打波「升職加薪」,期望運動員薪金最少達最低工資「萬零元」。(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巴黎奧運羽毛球男單港將李卓耀說視全職運動為「工作」,憑打波「升職加薪」,期望運動員薪金最少達最低工資「萬零元」。(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明報記者 黃廸暉

「如何升職加薪? 努力打波」

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日前稱,運動員薪酬雖低,但體院有提供其他資源,如教練、醫療及住宿等,「嚴格嚟講,佢係無咩嘢要使錢」,並形容為「零用錢」。文體旅局長楊潤雄亦曾稱,運動員不會當全職訓練為「打工」。不過,李卓耀昨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明言,已視運動為工作。

27歲的李卓耀16歲輟學成為全職運動員,他稱起初月薪約7000元,當時還可視之為零用錢,「體院包三餐住宿,這說法可是真的不用錢」,但現時「已經不再是零用錢,是人工。我要如何升職加薪?就是努力一點去打波」,他提到薪酬會隨通脹稍微調整。被問到多少人因月薪太低而不再做全職運動員,他說「大把」,不少人隨着年紀增長,「一定想搵更多、正常啲嘅人工」,因而有其他「辦法」,分散投放在運動的時間。

相關文章:新特蘭大學香港分校與中國香港欖球總會 首推運動學高級文憑 培訓體育人才

盼最少「萬零」 每項有專責治療師

他不諱言,薪金級別按賽事資格和名次而定,「大家可能見到我哋好嗰堆人好幸福,但唔好嗰堆都好多」,認為適切的基本薪金水平應為「萬零元、最低工資」,期望體院可改善薪金制度。「他們(運動員)犧牲讀書時間投入運動,是好大抉擇, (體院)可再做得更好,搞好這個制度。」

至於體院其他改善部分,李卓耀說,期望每個體育項目隊伍均有一兩名專責物理治療師隨隊出賽,「萬一訓練期間有人受傷,但如果見到所有治療師都在(為其他隊伍)工作,那可找誰?」他指港隊中有不少治療師,期望體院可按隊伍分派,讓運動員隨時可獲支援。

體院:港算高 出成績證有效

體院院長蔡玉坤接受now《大鳴大放》訪問認為香港的資助機制「有檢討的空間,但現時不是很差」,舉例一名奧運代表資助是1.1萬至1.3萬元,最高級別則達5萬元,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高」。他稱本港近10多年的體育成績證明機制有效,又指運動員退出未必與資助有關,是每個人的選擇。蔡透露明年對資助機制大檢,會考慮運動員和市民意見,包括上調入選奧運運動員的級別。

體院前物理治療師:最難忘男女足隨團6天 1:30

港隊於巴黎奧運獲佳績,除靠運動員努力,背後亦有一眾支援團隊的付出,體院前運動物理治療師鄭穎儀(Wing)於2022年至今年中任職體院運動物理治療師,是港隊女子重劍隊的運動物理治療師之一,照顧過江旻憓、連翊希、朱嘉望等精英運動員。她說,加入體院最難忘是應港協暨奧委員會要求,去年隨團到蒙古參加東亞青年運動會,需連續6天1對30多名港隊男女子足球員,出發前帶備的運動繃帶及生理鹽水於首數天耗盡,需向其他團隊借用。

曾於體院任職運動物理治療師兩年半的鄭穎儀表示,人手不足取決於如何定義是否足夠,但她當時每天上班都是應診,最惡劣試過同時應診4名運動員,冀體院可投放更多資源培訓運動物理治療師,相信有助精英運動員取佳績及留人才。(馮凱鍵攝)
曾於體院任職運動物理治療師兩年半的鄭穎儀表示,人手不足取決於如何定義是否足夠,但她當時每天上班都是應診,最惡劣試過同時應診4名運動員,冀體院可投放更多資源培訓運動物理治療師,相信有助精英運動員取佳績及留人才。(馮凱鍵攝)

每天上班都應診 自言如消耗品

對於有運動員認為物理治療師不足,Wing認為人手不足取決於如何定義是否足夠,「沒可能每項運動皆可得到相同待遇」;不過她稱基本上每天上班都是應診,最惡劣試過同時應診4名運動員,但4人各在不同應診室,形容當時需「街頭行到街尾」有如「睇街症」。她對「睇街症」模式用於精英運動員身上有保留,認為無助運動員獲得完善治療。

根據體院網站,體院正招聘物理治療師、運動物理治療師及高級運動物理治療師。Wing說,由於運動物理治療是專科,理解體院長期未能聘請足夠數目,若聘請不熟悉運動物理治療的人,「運動員是會知道的」,皆因精英運動員並非一般人只需要「好番、行到路」,而是希望物理治療師助他們取得好表現。

被問及體院的運動物理治療師面對什麼困難,Wing稱「薪酬未必能反映工作表現」,皆因薪酬與醫管局及非政府組織「有落差」,但對比外國薪酬則不低,認為最重要是體院如何正確投放資源。

相關文章:運動科學 從競技轉向公共衛生領域 兼具科技應用知識與研究實力人才 出路更廣

體院夠硬件欠培訓 進修要自理

Wing舉例,現時體院硬件相當足夠,但「有沒有人懂得用?有沒有時間用?有多少時間用?」體院不會為物理治療師安排技巧訓練課程,有意進修者需自行報讀坊間課程,但他們每天要應診大量運動員,又常隨隊往外國,沒時間學用新設備。她說,在物理治療師或員工角度,「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消耗品而不是一個資產」,冀體院可投放更多資源培訓運動物理治療師,相信整個團隊進步更快,更有助精英運動員取佳績及留人才。

料治療需求增 需各方投資源

至於本港運動物理治療師前景,她認為隨着港隊於巴黎奧運取得佳績,本港運動醫學及運動物理治療需求和資源愈來愈多,但仍需體院、各總會及球隊願投放資源;物理治療師亦需維持一定質素,確保能協助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

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向本報表示,舉例美國、英國及澳洲等相對着重運動成績的國家,隨團助理教練、運動物理治療師、運動按摩師等佔團隊大半數,本港運動物理治療師等運動支援團隊有待增加,「當然愈多愈好」,以助精英運動員奪佳績。

相關文章:運動物理治療師講求專業+經驗 助運動員處理傷患和保養 爭取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