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保就業完丨第四波疫情衝擊聖誕旺季 零售協會:「保就業」結束料開始裁員 明年首季現縮舖潮

【明報專訊】香港零售銷售連跌21個月,不過10月按年跌幅明顯收窄。政府統計處公布,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按年下跌8.8%至274億元,勝市場預期的下跌10.3%。零售協會昨指出,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後,人流及生意動力隨即減弱,對12月聖誕市道更悲觀,更有逾半受訪會員預計明年首季將會關店節省成本。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指出,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後,人流及生意動力隨即減弱,有逾半受訪會員預計明年首季將會關店節省成本。圖為佐敦零售店,部分掛出「執笠」大字報。(中通社)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指出,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後,人流及生意動力隨即減弱,有逾半受訪會員預計明年首季將會關店節省成本。圖為佐敦零售店,部分掛出「執笠」大字報。(中通社)

明報記者 蕭嘉聰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10月零售銷售跌幅收窄至單位數,情况看似愈來愈正面,但收窄主要原因是去年受社會運動影響,基數較低,而本地市場轉趨穩定。現時的經濟表現欠佳,消費已經十分審慎,香港近日爆發第四波疫情,人流及生意動力便有所減弱,消費者「唔平都唔買」,零售商原先對12月的所謂聖誕旺季的期望已不大,相信表現與11月相若,現時開始新一輪限聚令就更加悲觀。

「保就業」結束料開始裁員

她指出,協會訪問了逾20個零售商,以連鎖品牌為主,涉及逾3200間店舖及4.3萬名員工,有超過四成公司已採取無薪假措施節省成本,並有超過兩成會員反映「保就業」計劃完結後,將在12月開始裁員,減幅由少於1%至20%不等。有27%會員反映會在本月關店,明年首季關店的比例更升至54%,情况令人關注。她估計,由於不少店舖簽訂租約無法關店,當租約期滿,大部分零售商均會審慎考慮,並根據租金情况決定會否續約。

裁員潮 打工仔轉職突圍7個貼士 醫護社福教育人本服務有需求

謝邱安儀:明年初通關機會很低

謝邱安儀表示,自第三波疫情起業主已不再減租,加上新一輪限聚令,希望政府可提供幫助,包括盡快控制疫情,有一個安穩本地市場消費環境,而且旅遊區如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嘴的生意明顯大減,疫情受控可以通關。不過她預計,明年初通關的機會仍然很低。另外,會員亦希望政府推出消費券等措施,以及提供租金幫助,因現時遲交租金業主依舊會罰錢、或透過法律手段追討租金。

她又建議,政府可考慮幫助業界建立跨境電商網站,以帶動跨境生意。謝邱安儀解釋,現時零售商已積極推動電商發展,不斷尋求不同方法擴展生意,但單靠本地網購只能幫助日常品、超市的生意,希望政府可協助依賴旅客生意的零售商解決運送貨品、關稅的問題,將是一個理想做法。

迎智能零售挑戰 新一代零售人才 多元裝備增優勢

政府發言人表示,10月零售銷售按年跌幅收窄,反映該月的消費情緒因疫情穩定而好轉,以及基數較低。展望未來,香港第四波疫情廣泛並迅速蔓延,或令零售業經營環境短期內再度轉差,政府會密切留意相關發展。

藥物化妝品零售跌四成 民生類產品保持升勢

首10個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跌27%。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10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按年跌9.3%,首10個月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按年跌28.3%。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預計,今年餘下月份零售跌幅不會急升,全年零售銷售將跌22%至26%,明年首季表現視乎疫情而定,相信市道仍然疲弱。

零售協會:全年零售跌22%至26%

按零售商類別計,10月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跌26.6%;藥物及化妝品跌近四成;服裝跌11.2%;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按年跌24.4%。民生類產品保持升勢,計及百貨公司超市部門的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升5.2%;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升7.7%;新鮮蔬果升21.4%。百貨公司貨品銷貨價值升11.7%;汽車及汽車零件升13.1%;家具及固定裝置升13%。

謝邱安儀指10月家居有關類別繼續好轉,汽車或因為推廣優惠而增長,百貨公司去年社運期間受極大影響,現時受疫情影響,10月情况緩和,帶動10月的雙位數字升幅。她續稱,百貨公司會員預計11月表現有較大差異,有經營超市的百貨公司料生意微升,有會員預計最多跌六成,化妝品公司預計生意最多跌六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與正常年份、如2018年數據相比,超市、食品等社運影響較細的類別,跌幅與去年相若,但化妝品、珠寶等生意要跌多兩成。

高盛報告指出,經季節調整10月零售額實際上按月下跌0.3%,9月增長3.1%,預計香港出現第四波疫情,加上再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零售銷售可能面臨新的下行壓力,較10月下跌。

十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跌0.2% 連續4個月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