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以VR技術配合高小中文教育 擬擴至英文常識科 助教師輕鬆製作及使用

【明報專訊】無法親身體驗的場境,可靠虛擬實境(VR)補足,非常適合學生體驗課本中描述的情景。港大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黃家偉的團隊2017年起與18間小學的教師合作,結合前線教學心得設計高小中文15個單元,各有VR教件及課堂教案,並建構VR電子學習平台。他以課文《黃山》為例,學生雖無法親身登上陡峭山峰,但以VR體驗場境,可進一步學描寫景觀。黃家偉稱,計劃擴展項目內容至英文和常識科,希望日後教師以VR技術配合教學,如用電子簡報般便利。

前線教師參與設計15教案 助教師引導學生描述與想像

黃家偉團隊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逾340萬,開展名為「透過人工實境的新平台來優化語文教育(eLEARN)」項目(見下表)。黃家偉稱,團隊與小學教師合作,思考哪些課題適合用VR方式呈現,他認為,坊間不乏VR教件,但項目珍貴之處是前線教師參與設計,更了解課堂上學生需要。

團隊製作15個VR教件及教案,建立載有這些單元的電子學習平台「eLEARN平台1.0」。有單元以小六課文《黃山》為主題,學生以手機配合VR眼鏡,可不同角度看黃山,感受山勢險峻,了解「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的特色。教師之後可引導學生描述及想像,如讓學生試解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意思;以擬人或比喻描寫景觀。

相關文章:把握 STEM 教學風潮 文理科教師運用科技增學習趣味

輔助教學、補足體驗 模擬《星際啟示錄》電影場景

無法親身體驗的場境,可靠VR補足,如以電影《星際啟示錄》為主題的VR教件則模擬太空船環境。黃家偉稱,VR提供情境或場境讓學生體驗,但不等於「戴住VR鏡便學會所有」,認為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取代,建議學生VR體驗時間佔堂上3至5分鐘。

港大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黃家偉的項目建構虛擬實境(VR)平台,暫有15個高小中文科單元課題,他背後是課題之一《星際啟示錄》,模擬太空場境。(鍾林枝攝)
港大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黃家偉的項目建構虛擬實境(VR)平台,暫有15個高小中文科單元課題,他背後是課題之一《星際啟示錄》,模擬太空場境。(鍾林枝攝)

將增設英文常識內容 望日後如同電子簡報般易用

受疫情影響,試行項目進度受阻,但小學初步反應正面,團隊計劃順勢推出項目2.0,改善現有套件,同時增設英文、常識內容,目前有來自17校的教師將參與設計。黃家偉提及VR套件雖方便,但也不應本末倒置,如學生可落手做的實驗便親手做。

黃家偉稱,全球VR發展集中技術層面,而非應用方面,認為今次項目提供適合本地小學使用的VR教件及平台,又稱預視課室環境未來不會有太多改變,善用VR可帶學生「去另一個空間體驗」。他希望日後VR如同電子簡報般,可供教師輕易製作及使用,不過,他認為教師工作量大或無暇製作教件,現成作品需求較大,另亦未必每校有充足器材。

相關文章:疫下推混合教學 教師網課增至每周5.5次 教學模式及內容趨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