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首顆直接參與設計、研發及數據接收的對地監測衛星「香港青年科創號」,前日(24日)由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搭載,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成功發射進入太空軌道。中大稱,衛星會聚焦探測包括香港及大灣區附近一帶的環境及地理資訊,是全球首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科學衛星,相機拍攝的照片解像度精確至一米以內。衛星獲創新科技署資助,與國星宇航合作研發,預料可使用3年或以上。
與內地科企合研 料至少使用3年
中大首顆實驗衛星由概念、研發至發射,歷時兩年。衛星搭載「亞米級」高分辨光學遙感相機和在軌智慧處理載荷,當中「亞米級」相機拍攝的照片解像度精確至一米以內,將會聚焦探測香港及大灣區附近一帶環境及地理資訊,可應對全球災害,用於自然災害監測、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等研究領域。
另外,衛星首次部署的端側AI大模型,有助推動衛星由單星服務的「功能機」過渡至網絡服務的「智慧機」。
有關衛星數據除了用作研究外,亦會供中大及中大(深圳)聯合推出的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及X雙主修課程使用。中大校長段崇智透過新聞稿表示,校方會繼續深化與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衛星技術進步。
相關文章:新興太空科學涉天文物理航天工程 跨學科訓練 提升人才儲備迎機遇
創科署資助 05年設地面接收站
此外,中大與內地航天相關部門一直保持合作。中大獲國家科學技術部及香港創新科技署撥款,早於2005年落成「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第一期工程;同年亦成立「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是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的香港基地,並設有全港唯一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
在2007年,中大獲時任國家航天局長孫來燕批准,開始接收「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展開環境監測研究。去年11月30日,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與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中大衛星星座建設、衛星數據共享交換、國際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