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致力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由中大學者研發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技術,現時可用於評估患糖尿病、中風及自閉症等疾病風險,該技術的應用日後將拓展至國際體育產業,透過為運動員拍攝「眼底相」,分析其體能、創傷及精神健康狀况。科研技術需結合商業網絡,才可產生巨大商業價值,ARIA技術已洽商海外著名籃球體育聯盟及智能設備製造商合作,透過先導計劃建立數據模型,未來冀推至全球應用。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徐仲鍈表示,有為項目申請去年10月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配對資助,正待審批,他認為該計劃能為學界提供誘因,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明報記者 鄭律銘
現用於評估糖尿等風險 日後可分析運動員身心
「眼底相」即視網膜影像,徐仲鍈接受本報專訪時解釋,眼球底部有很多血管連接腦部,以中風為例,由於眼部與大腦接近,當身體有任何整體性疾病(systemic disease),例如糖尿病、血管鈣化等,可以在眼底血管見到相關徵狀,包括血管阻塞、因阻塞導致的彎曲等。他表示,眼底血管等形態難以肉眼分辨,會透過輸入多張「眼底相」樣本,透過機器學習分析,得出評估結果。
現時技術主要用於評估疾病,徐仲鍈指出,日後用於評估運動員身體質素時的原理相同,可助球隊選拔人才、監測創傷及精神健康。他舉例說,指現時該技術可用於評估病人活動能力,包括能否走動等,日後可用於評估運動員之間的體能差異;另外,現時技術可用於評估病人的口頭記憶(verbal memory),在體育層面則可評估球員認知功能,「打波是否懂得走位」等。運動員面對賽事或有焦慮、抑鬱等問題,日後亦可透過定期評估及早識別,助比賽時維持最佳表現。
洽商海外體育聯盟智能設備製造商
瑞騰國際體育科技集團將運用其商業網絡,協助該技術落地應用,集團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楊瑞慷表示,其公司在全球25個國家有近50個合作伙伴,而與徐仲鍈合作,是看中其技術的商業發展潛力。楊稱,全球體育強國均設有發展體育科技的中心或平台,各國的國家隊或職業球隊都會在體育科技投放資源,助運動員提升表現。他透露已與不同範疇合作伙伴洽商,包括資本市場伙伴、著名智能設備製造商及海外體育聯盟等,目標集資約7000萬元投資,並推出先導計劃,助建立數據模型。
徐仲鍈將在項目負責技術開發,楊瑞慷則負責商業發展。楊稱初步構思開發3類產品,硬件方面,會與著名智能製造商合作生產拍攝「眼底相」儀器;分析系統方面,需開發程式軟件,日後以訂閱模式為客戶提供數據分析等服務;此外,因應評估結果後需跟進,公司可針對問題提供所需產品。
擬伙球隊建數據模型 冀推至全球
二人目標是未來一年內,與球隊合作推先導計劃收集運動員數據、製成產品原型,第2年將評估範疇拓展至評估創傷;第3至5年,待市場對技術有足夠信心,會將產品推至全球,包括職業球隊等。
相關文章:運動科學 從競技轉向公共衛生領域 兼具科技應用知識與研究實力人才 出路更廣
申「產學研1+」配對資助 稱屬科研商品化誘因
政府近年大力鼓勵大學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包括去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料今年首季公布申請結果。授徐仲鍈透露,有為項目申請該配對資助,正待審批,他認為該計劃能為學界提供誘因,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政府「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資助方式支持項目,首階段「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要在約3年內完成,「政府資助」與「業界及大學投入」比例為2比1;次階段「起動科研成果商品化」,「政府資助」與「業界投入」比例為1比1。教資會資助的8間大學可交申請,各院校上限交15份,每項目的政府配對資助上限1億元。去年11月截止申請後,創科署收到共94份申請。部分院校包括城大、嶺大回覆本報查詢確認有提交多份申請。
徐仲鍈:港院校以往不重接觸企業
徐仲鍈本身是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處長,協助促進校內各類成果轉化。他說香港院校以往不太看重與企業接觸,而且香港市場規模太小,若要將科研成果發展成商品,未必能「發光發熱」,學者情願着力發表文章,以取得更高學術成就。徐認為,政府推出「產學研1+計劃」是釋出好的信息,由政府帶頭鼓勵大學與企業合作創新,能為學界提供誘因。
楊瑞慷曾在美國矽谷創業,他認為香港有向當地借鏡之處,例如在美國,投資者願給予10年時間支持技術開發,但亞洲氛圍較保守,投資者期望3年內有回報。他說,矽谷的創新可引領人類社會前進,除有完整產業鏈,最難複製的是文化,認為香港日後要持續推動成果轉化,要在文化上推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