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校近年積極推動生涯規劃教育,助學生了解興趣及升學路向。不過,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昨日發布最新調查,發現近三成受訪高中生認為母親是最影響其升讀專上教育的人物,大幅拋離班主任及生涯規劃教師,並指本地主流學生對升讀專上教育持較消極態度。有中學校長認為,即使學校為學生分析其興趣及向性,學生升學最終仍以「出路行先」,令生涯規劃流於理論。
研究團隊於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期間,以問卷訪問了5000多名來自23間中學的中四至中六學生,並與部分中學生訪談,探討香港本地、內地來港及少數族裔高中生升讀專上教育的成功和妨礙因素。
研究發現,28%受訪高中生認為媽媽是最影響其升讀專上教育的人物,12%認為是爸爸;僅約3%受訪學生選擇負責升學輔導的班主任及生涯規劃教師 (見表)。
稱家長只着重子女出路
校長:規劃無用 與大專情况脫節
有份出席研究發布會的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校長歐陽麗琼認為,中學的生涯規劃已相對全面,但問題最大的癥結是學制,稱青少年興趣不同,目前教育制度並不多元,即便校方為學生分析其興趣,家長為子女選擇升學路仍只會着重出路,令生涯規劃只流於理論,「分析向性都無用,與大專情况脫了節」。
內地來港少數族裔升學障礙較大
另外,調查結果亦顯示,內地來港及少數族裔高中生普遍比本地主流學生面對較大的升學障礙因素,包括種族文化、經濟地位等,但這兩類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自我評分都較本地學生高,並認為獲得專上或大學學歷可以「放眼世界」及「提高社經地位」。相反,本地主流學生卻對升學能「提高社經地位」和「使家人快樂」兩方面抱有較低認同感。
指本地生升專上消極
學者:料因學歷薪酬脫鈎
研究團隊成員、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袁月梅認為,結果反映本地學生對升讀專上教育持較消極態度。她表示,本地學生或因為專上教育普及,而有關學歷與未來工作及薪金無太大關係,令學生對升讀專上教育動機不大,故社會須為高中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援,誘發他們升讀專上教育的追求,並加強正向思維、價值教育,助高中生建立正確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