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年度大型教育博覽會「學與教博覽」將於下月8日至10日舉行,一連3日為業界人士提供專業平台,探索教育資源及科技的最新發展趨勢。今年共有270場活動及360個展位,包括不少疫下創新教育科技。有小學將展示為各級設計的「廿一世紀教室」新課程,讓學生學習設計病人餐單、製作肥皂等,希望他們可幫助別人,並為社區貢獻。
增「廿一世紀教室」課程 連繫社區和日常生活
於「學與教博覽」分享教學成果的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今年起增設「廿一世紀教室」課程,每級學生按不同主題,做專題式探究學習,過程着重資料蒐集和說明演繹。該校教師兼電子學習組組長李偉銘稱,學校耗近一年時間,調整各科教學內容。
李偉銘說,新課程緊扣社區和日常生活,初小學習主題包括了解社區、認識動物、學習環保,小四在「識食最有『營』」主題下,探討飲食失調問題,並為患者設計餐單,完成後營養師會再檢視,最終目標可在醫院應用,「希望學生學習成果可幫助別人,貢獻社區」。他續說,小六級因應疫情,以「我是肥皂CEO」為主題,學生會自行蒐集資料和了解各種消毒清潔產品,最後要製作肥皂,為各級中難度最高。
相關文章:把握 STEM 教學風潮 文理科教師運用科技增學習趣味
參與小六學生:動手做更好玩
有份參與製作肥皂的小六生麥同學說,一開始蒐集資料時感困難,「點解老師唔全部講晒?講晒我咪唔使搞咁多嘢囉!」但他後來發覺自己動手做,比只靠教師灌輸知識更好玩,印象更深刻。他難忘一次蒐集資料時,希望找出肥皂氫氧化鈉成分為何會「傷手」,最終未明原因,遂在翌日請教老師,「我有時遇到學習上的阻礙時會找老師,但非完全靠晒老師」。
相關文章:疫下推混合教學 教師網課增至每周5.5次 教學模式及內容趨多元化
中四生研AI人面識別系統 檢查口罩戴妥否
同樣參展的女校保祿六世書院,將會在博覽分享「於女校實踐A.I.教育」。校內中四生在疫情下設計AI聊天系統,提供確診數字、校內防疫物資等疫情資訊,並研發AI人面識別系統,檢查同學口罩是否戴妥。副校長方霆禧稱在課程中發現女校學生創作力天馬行空、注重用家感受,故學校亦調整課程,期望學生除學會AI技術,兼備多元才能。
相關文章:以VR技術配合高小中文教育 擬擴至英文常識科 助教師輕鬆製作及使用
線上線下共270場活動
今屆「學與教博覽」由香港教育城與Bailey Communications HK合辦,主題為「教育當下.立足未來」,將以線上線下模式舉辦270場活動。去年展覽因疫情延期,其後網上舉行,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說,有信心今年順利舉行,形容疫下辦展覽有危有機,今年不少國際參展商的參與度高。防疫安排方面,他稱公眾人士進場前可選擇「填紙仔」或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