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醫護人手短缺】九龍西眼科新症最長等近4年 醫管局增酬金加節數 內科推公私「共同醫治」多項措施改善專科輪候時間

【明報專訊】醫管局公布過去一年最新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當中九龍西聯網的眼科屬「最重災區」,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最長達205周,即接近4年。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承認情况不理想,並歸因於新冠疫情及醫護流失嚴重;他稱正落實多項措施,包括改善專科門診服務、引入綜合模式專科門診服務及推出更多公私營協作計劃等,並期望在下一個年度將內科輪候時間縮短兩成。有病人組織批評輪候情况未如理想,建議政府可調配各聯網人手,盡量達至資源平衡,降低輪候時間。

有病人於九龍深水埗的明愛醫院眼科中心求診。根據醫管局專科門診最新數字,眼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最長為九龍西聯網,需等候約205周,即接近4年。(劉焌陶攝)
有病人於九龍深水埗的明愛醫院眼科中心求診。根據醫管局專科門診最新數字,眼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最長為九龍西聯網,需等候約205周,即接近4年。(劉焌陶攝)

相關文章:醫護人手荒丨醫管局兩招挽留人手 延5年退休 增副顧問護師晉升階梯

九龍西聯網眼科屬「最重災區」

根據醫管局網頁,過去一年(由去年10月至今年9月)九龍西聯網眼科輪候時間高達205周,緊隨其後為港島西聯網的內科輪候時間,達135周,即超過兩年半。

醫管局歸因於醫護人手流失和疫情影響服務,並說將在合適的專科引入綜合模式專科門診服務,由護士或專職醫療人員提早介入治療,改善病人輪候期間生活質素。至於情况最嚴峻的眼科方面,醫管局回應稱,會根據診所運作情况,透過特別酬金計劃增加眼科專科門診人手及服務節數,為病人提供適切服務。

相關文章:【醫護人手短缺】公院擬聘曾援港內地醫生 薪酬「一視同仁」 不影響優先聘用本地醫科生及現職公院醫生升遷

內科引入公私營共同醫治模式

內科方面,醫管局稱已於「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引入共同醫治模式,以先導計劃形式,於指定聯網的內科專科門診試行,新模式下病情穩定的醫管局內科專科門診病人將可選擇在社區接受持續慢性疾病管理。

同時,共同醫治模式設特別轉介機制,由私家醫生轉介有臨牀需要病人返回原本的專科門診跟進。

聘退休醫護 盼內科兩年內降至百周

劉家獻稱,當局將推出多項措施,包括聘請退休員工及兼職醫生等,以增加醫護人手,同時將安排病情穩定的病人到私家醫院覆診以分流。他又期望2024年3月底將內科門診穩定新症最長輪候時間降至約100周,以符合《施政報告》的目標。

相關文章:施政報告2022。基層醫療|設基層醫療局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醫療券增至2500元 准夫妻共用

林志釉促調配聯網醫護 擴康健中心規模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稱,儘管眼科病人未必「吓吓都有生命危險」,但眼疾仍對病人生活質素影響極大,日常生活的隱患不容忽視。他認為政府應盡力挽留人手,並考慮調配不同聯網醫護,以更佳分配資源。

他又說,目前地區康健中心以輔助式醫療為主,例如為會員量體重等,認為短期內難分流專科門診病人,但仍建議政府加大部分康健中心規模,為市民提供更完善醫療網絡。

相關文章:【牙醫人手荒】本港牙醫大部分在私營市場執業 衛生署3個月10牙醫離職 空缺率近16% 基層市民爭街症排通宵 醫衛局研引入海外牙醫